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一家名为Skild AI的初创企业凭借其突破性技术引发行业关注。这家成立于2023年的公司,通过构建"通用机器人大脑"打破传统控制系统的局限,使机械体在肢体断裂、马达故障等极端条件下仍能自主完成复杂动作。
传统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致命缺陷在于其"记忆式"学习模式。多数控制器通过特定机械体的运动数据训练,如同死记硬背考试答案,面对未训练过的场景便束手无策。当四足机器人遭遇肢体断裂,或轮式机械体突遭卡滞时,这类系统往往无法及时调整策略。Skild AI的研究团队通过构建包含十万种机械形态的虚拟宇宙,让AI系统在相当于千年的模拟训练中,发展出跨机械体的通用控制能力。
实验数据显示,这套名为Skild Brain的系统展现出惊人的环境适应力。在肢体捆绑测试中,被限制前腿的四足机器人通过7-8秒的实时计算,自主开发出大幅度摆动后腿的行走模式,而传统专用控制器在此场景下完全失效。更令人惊叹的是,当系统突然感知车轮指令失效时,能立即切换至类似双足机器人的步态模式,待障碍解除后自动恢复滚动状态。这种动态策略调整能力,使机械体在踩高跷、负载重物等非常规场景下仍能保持平衡。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独特的训练范式。研究团队摒弃针对单一机械体的强化学习,转而构建包含十万种不同机械结构的训练环境。这种"机械体多元宇宙"迫使AI系统发展出通用控制策略,而非记忆特定解决方案。实验证明,经过长期训练的Skild Brain能在完全陌生的机械体上,通过短暂的环境感知实现有效控制,其上下文记忆窗口较传统系统扩大百倍以上。
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印证了技术价值。成立仅一年,Skild AI便完成三轮融资,累计筹得4.14亿美元。2024年7月的A轮融资即达3亿美元,推动公司估值跃升至15亿美元。今年6月完成的B轮融资再获1亿美元,使其估值飙升至45亿美元。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软银、英伟达、三星、红杉资本等科技巨头与顶级风投悉数在列,卡内基梅隆大学与凯迪拉克的参与更凸显其技术转化潜力。
与传统机器人企业不同,Skild AI选择从底层控制逻辑重构技术路径。其研发的通用控制框架不仅适用于现有机械形态,更能为未来新型机器人提供基础控制能力。这种"机械体无关"的技术路线,或将重新定义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为具身智能的发展开辟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