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态电池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欣旺达动力副总裁徐中领向外界透露了公司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战略布局与技术突破。他指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面临材料体系、生产工艺、设备适配及市场需求等多重挑战,其中硫化物全固态体系虽受市场关注,但目前尚未突破环境敏感性、工艺设备成本等产业化瓶颈。
基于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化可行性,欣旺达将聚合物全固态体系列为优先发展方向。徐中领解释称,聚合物路线虽存在室温离子电导率偏低的短板,但技术攻关路径清晰,且与液态电池产线兼容性高达80%,在量产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公司已实现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室温电导率达2.5mS/cm,厚度控制在15微米以下,性能指标接近硫化物体系水平。
在硫化物技术储备方面,欣旺达实验室已开发出能量密度达400Wh/kg、循环寿命超700周的24安时级电芯,下一步将重点突破量产工艺设备开发。徐中领强调,公司采取"双线并进"策略,既保持硫化物体系的技术迭代能力,又集中资源推动聚合物体系产业化落地。
关于产业化进程,徐中领透露中试产线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该产线将同步验证化学体系开发与工艺设备适配性,为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在市场策略层面,欣旺达动力营销副总裁王华文揭示了公司"市场共生"的独特模式。通过构建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储能等细分领域的专业市场团队,公司实现了从用户端到研发端的深度共创。王华文介绍,市场团队不仅参与客户端访谈,更延伸至用户场景调研,将市场需求数据经过多轮验证后形成产品定义,确保技术投入与市场趋势高度契合。
这种"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闭环机制,使欣旺达能够精准把握HEV、增程式电动车等细分市场的需求变化。王华文特别指出,通过与客户研发、市场团队的协同创新,公司成功将用户画像精度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目前,该模式已获得多家头部车企认可,为产品快速迭代提供了有力支撑。
欣旺达的实践表明,固态电池产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突破的比拼,更是市场理解深度与产业化能力的综合较量。通过技术储备与市场策略的双重布局,这家动力企业正试图在固态电池商业化浪潮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