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高原自驾800公里实测:燃油车与增程式进藏,动力补能差距到底谁更胜一筹?

   时间:2025-09-27 15:07:2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进藏自驾途中,一场燃油车与增程式电动车的“暗战”悄然上演。当两辆车先后驶出康定,这场关于动力、补能、适应性的较量,在318国道的蜿蜒山路上逐渐拉开差距。

出发前,燃油车车主老周曾拍着引擎盖断言:“高原上没电了哭都没地方哭,油车才是王道。”彼时,增程式车主虽未反驳,但心里也犯嘀咕——毕竟高原低氧环境对增程器的影响,此前只是道听途说。谁料翻越折多山时,两车的表现便高下立判。燃油车爬坡时发动机轰鸣如老牛喘气,转速表指针疯狂跳动,车速却像被无形的手拽住;而增程式电动车在纯电模式下,电机运转平顺如丝,方向盘轻得仿佛能单手转动,车内除了风噪,再无其他杂音。停车拍照时,老周从燃油车里钻出来,直呼“车里机油味和汽油味混在一起,熏得人头疼”,反观增程式车内,空调风里还带着点清新。

补能环节的对比更令人意外。原本以为318国道上充电桩寥寥无几,结果行驶途中频频遇见华为全液冷超充站,宣传语“一秒充一公里”并非虚言。在理塘服务区,增程式车主仅用二十分钟便将纯电续航充满,期间还吃了碗热腾腾的面条;而老周的燃油车加油却要排队,更扎心的是,西藏油价远高于内地,他掏钱时那心疼的表情,隔着车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海拔五千多米的卡子拉山,天气骤变,雪花与冰雹齐飞。增程式车主担心增程器“罢工”,果断切换至混动模式,结果动力输出稳如磐石;老周的燃油车却开始“犯病”——加速时油门反应迟缓,超车时打了转向灯却半天提不起速,后方货车喇叭声催得他手抖。事后他苦笑:“这是燃油车缺氧的老毛病,真遇上了还是吓一跳。”

当晚在民宿算账,800公里路程,老周加了两回油,花费近千元;增程式车主仅加过一次油,充了两次电,总花费三百多元。老周摸着下巴感慨:“以前总觉得增程是‘脱裤子放屁’,现在才明白,这技术在高原是真管用,起码不用天天为加油发愁。”

不过增程式也非完美无缺。途经一段无信号路段时,导航失灵,车机续航预估出现偏差,让车主慌了神,好在最终虚惊一场。老周借此打趣:“油表虽不准,但总能大概摸个底。”

如今,两辆车停在巴塘的路边,远处雪山巍峨。这场自驾让车主深刻体会到:进藏路上,燃油车曾是“标配”,但新能源车同样能游刃有余。800公里的行程,动力、油耗、补能的差距一目了然,选择哪种车,或许真不是谁说了算的事儿。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