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启停简直是鸡肋!”开了二十年车的张师傅一边启动新车,一边快速按下仪表盘下方的按钮。当看到“自动启停已关闭”的提示时,坐在副驾的侄子忍不住发问:“听说这个功能能省油,您怎么总关着?”张师傅摇头苦笑:“早高峰堵车时,前车刚动两步就熄火,启动时车身一抖,发动机声音像拉风箱似的,哪是省油?分明是遭罪!”
这种场景对许多车主来说并不陌生。李先生曾开着朋友的带启停功能的车出门,短短两公里的红绿灯路口,车辆启停次数超过十次。“每次启动都有明显的顿挫感,方向盘都跟着抖,生怕把发动机憋坏了。”他回忆道。这种体验让不少人养成了“上车先关启停”的习惯,甚至流传出“频繁启停伤发动机、费电瓶”的说法。
直到一次4S店保养时,维修师傅的解答打破了这种认知。“发动机磨损最严重的是冷启动,比如早晨第一次打火,零件还没被机油充分润滑。而自动启停是在发动机热机状态下工作,机油还附着在零件表面,磨损几乎可以忽略。”师傅边检查边解释,“现在的电瓶和起动机都是加强版,设计寿命远高于启停频率,除非是用了七八年的老车,否则不用太担心。”
关于省油效果,师傅的回答更让人意外:“如果等红灯超过一分钟,比如郊区路口,开着启停确实能省油,理论值最高可达15%。但市区堵车时,刚熄火半分钟又要启动,反而会因为燃油喷射量增加而更费油。”他指着维修记录举例:“上周有位车主晚高峰堵了四十分钟,启停反复工作,油耗比平时高了近两成。”
不过,有些场景下关闭启停确实更明智。张师傅就吃过亏:倒车入库时,车辆因启停突然熄火,差点刮蹭旁边的柱子。“后来才知道,倒车或低速挪车时,启停系统容易误判,这时候最好手动关闭。”另一位车主王女士则提到雨天积水路段:“如果车辆在水中熄火后再次启动,发动机进水维修费可能上万,这种风险绝对不能冒。”
更让车主头疼的是部分车型无法彻底关闭启停功能。程序员陈先生吐槽:“我同事的车启停按钮是假的,只能通过挂手动挡模式强制关闭,设计太不人性化了。”这种抱怨引发了不少共鸣,有车主建议:“车企应该优化启停逻辑,比如根据坡度、车速或空调状态自动调节,而不是一停就熄火。”
随着对启停功能的深入了解,车主们的用法也逐渐“聪明”起来。李先生现在会根据路况选择:“跑高速进服务区或等长红灯时开着,堵车或爬坡时立刻关掉。”他上周开车去郊区,来回一百多公里全程开启启停,油耗比平时低了一格,“原来用对了真能省钱”。
张师傅也改变了习惯:“以前总觉得是厂家硬塞的功能,现在发现摸清脾气后挺实用。”他指着仪表盘说,“现在新车技术早不是十年前的水平了,很多老经验该更新了。”这种转变并非个例,不少曾对启停功能嗤之以鼻的车主,在了解原理后开始尝试“分场景使用”,甚至有人发现:“堵车时关掉启停,不仅驾驶更顺畅,连心情都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