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再度升级,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800和H800高性能GPU被列入禁售清单时,全球科技产业都意识到:GPU已成为大国科技博弈的核心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家成立仅五年的中国公司——摩尔线程,正以自主创新的GPU架构,向高端算力市场发起冲锋。
GPU之所以成为现代科技的"心脏",源于其独特的并行计算能力。与传统CPU"单兵作战"不同,GPU如同数万名士兵组成的方阵,能同时处理海量重复性任务。这种特性使其从最初的图形渲染领域,迅速扩展到AI训练、自动驾驶、新药研发等前沿科技领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计算加速芯片市场将在五年内从1425亿元激增至133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3.7%。
2025年9月26日,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上会审核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家由英伟达前全球副总裁张建中创立的公司,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从受理到上会的流程,刷新了科创板审核速度纪录。其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英伟达、AMD等国际巨头的资深工程师,成立五年估值已突破255亿元,成为国产GPU领域的标杆企业。
与国内专注AI计算或图形渲染的芯片公司不同,摩尔线程从创立之初就瞄准"全功能GPU"这一更高目标。所谓"全功能",是指芯片既能处理AI、科学计算等通用计算任务,又能支持传统图形显示。这种技术路线使其产品更具市场适应性,但也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
GPU的竞争不仅是硬件的比拼,更是生态系统的较量。英伟达花费十余年构建的CUDA平台,聚集了全球数百万开发者,形成了庞大的应用软件库。摩尔线程推出的并行计算平台"MUSA",通过兼容CUDA策略,试图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这种"兼容+创新"的生态建设路径,成为其突破国际巨头垄断的关键。
在供应链合作方面,摩尔线程与润欣科技等国产科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确保芯片从设计到量产的稳定供应。软件生态上,已完成与统信、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的适配,并与中望软件等工业软件提供商实现产品兼容。这种全栈生态建设,正在打通GPU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据透露,摩尔线程此次IPO拟募资80亿元,将重点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和AI SoC芯片的研发项目。这些资金将精准解决国产GPU的三大痛点:AI训推芯片针对大模型训练算力需求,图形芯片瞄准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AI SoC则布局边缘计算与智能终端市场。
资本市场已对摩尔线程的IPO作出积极反应。从芯片制造环节的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到设计配套的景嘉微、华大九天,再到下游应用的浪潮信息、德赛西威等企业,都受到投资者关注。这种产业链共振效应,显示出市场对国产GPU发展的信心。
摩尔线程的征程充满挑战。短期内,市场将密切关注其下一代产品的实际表现;中期来看,它将与壁仞等国内企业展开竞争,并与华为等跨界巨头争夺客户;长期而言,中国GPU企业的命运与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突破紧密相连。这场突围战没有捷径,技术代差需要持续投入,生态短板需全产业链协同弥补。但科创板提供的资本平台、国家战略支持以及AI算力爆发需求,正为国产GPU创造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