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meta近日在机器人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将人形机器人研发提升至与增强现实(AR)技术同等重要的战略层级。据内部人士透露,该项目内部代号"metabot",未来数年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标志着这家社交媒体公司正式进军机器人产业。
在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的直接推动下,meta今年初组建了跨学科研发团队,专门攻克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与行业普遍聚焦硬件开发的路径不同,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指出,制约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障碍在于软件系统,特别是涉及精细操作的智能控制技术。
博斯沃思以日常场景举例说明技术难点:当前机器人虽能完成行走、跳跃甚至后空翻等动作,但在执行拿起水杯这类需要精确力度控制的任务时,仍存在高达30%的失败率。这类"灵巧操作"需要机器人具备类人的触觉反馈和力量调节能力,而现有传感器技术尚无法满足需求。
针对这一技术瓶颈,meta制定了独特的开放平台战略。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涉足硬件制造领域,而是致力于开发通用型机器人操作系统。该系统将采用类似安卓的授权模式,允许第三方厂商生产符合技术标准的机器人硬件,通过软件授权构建产业生态。
在技术实现路径上,meta新成立的超级智能AI实验室将与机器人团队深度协作,重点构建"世界模型"系统。这个虚拟仿真环境能够模拟物理世界的力学规律,帮助机器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预演复杂操作,从而提升现实场景中的执行精度。
对于特斯拉采用的纯视觉驱动方案,博斯沃思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机器人训练所需的数据复杂度远超自动驾驶,单纯依赖摄像头数据难以实现可靠的物理交互。这解释了meta选择自主研发基础模型的原因,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提升环境理解能力。
人才储备方面,meta组建了豪华的技术阵容。项目由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前首席执行官马克·惠顿领衔,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金相培教授的加盟尤为引人注目。这位被业界誉为"机器人技术先驱"的学者,在仿生机器人领域有二十余年研究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还包括多位在meta服务超过十年的资深工程师,他们在计算机视觉、运动控制等领域积累了深厚技术底蕴。这种老中青结合的团队结构,为项目提供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落地的完整能力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