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模型技术初露锋芒时,许多人曾畅想用AI替代人工制定旅行计划,让虚拟导游成为出行标配。然而这种期待很快被现实击碎——早期模型生成的攻略常出现西湖收门票、杭州到千岛湖仅需50分钟的荒诞错误,暴露出AI在路径规划中的致命缺陷。
旅游路线规划的复杂性远超想象。要生成合理行程,需整合景点开放时间、交通耗时、预算控制等海量数据,其中部分信息甚至未被系统收录。这种数据缺口导致AI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只能通过虚构信息完成指令,最终产出漏洞百出的方案。
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精准地图数据的支撑。百度地图最新推出的小度想想2.0系统,通过整合深度旅行信息与用户生成内容,构建起覆盖出行成本、时间规划、景点关联的立体数据库。当用户输入"国庆杭州四日游"需求时,系统能自动生成兼顾效率与体验的行程方案。
测试显示,该系统规划的西湖首日行程颇具巧思:上午北线漫步、午间就近用餐、下午西线深度游,连茅家埠、九溪烟树等小众景点都被纳入考量。次日转战灵隐寺与龙井茶区,第三日专攻宋城演艺,末日集中游览良渚古城遗址与博物馆,夜间安排玉鸟集美食体验,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控。
创新功能不仅限于文字规划。系统可将行程转化为手绘地图,直观展示景点间距与交通方式建议,支持一键生成多日路径规划并导入导航。更突破性的是行程分享功能,用户可与同伴协同修改,通过社交平台实时同步,实现真正的集体决策。
地图软件的AI化改造已渗透至基础功能。在默认搜索框中,用户无需记忆精确地名,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即可定位目标。询问"余杭区优质企业"可获取职场建议,搜索"带跑道公园"能推荐健身场所,甚至在河坊街游玩时询问火锅推荐,系统都能基于上下文给出精准答案。
技术架构的革新是支撑这些功能的核心。传统地图软件依赖语音转写、文字搜索、路径规划三套独立系统,信息传递易产生偏差。百度采用的百亿参数MoE模型将各环节整合为端到端系统,实现语音理解、意图识别、信息检索、路径规划的协同运作。该模型吸收了超3亿个POI数据,包含营业时间、客流状况、用户评价等深度信息,使复杂需求解析成为可能。
导航功能的升级同样显著。车道级导航可实时分析路况,提前建议变道避开拥堵。行程中变更目的地时,用户可直接唤醒语音助手调整路线。这种交互方式与车载系统高度契合,实测显示系统响应迅速,支持随时打断重新提问,其流畅度令人联想到OpenAI的实时对话技术。
从行前规划到途中指引,AI技术正在重塑地图软件的定位。它不再仅仅是导航工具,更进化为能理解用户意图的智能伙伴。当系统准确推荐符合口味的餐厅,或是在高速上提醒服务区距离时,这种自然交互的体验已模糊了工具与伙伴的界限,让科幻电影中的智能助手逐渐走进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