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领域知名爆料人@数码闲聊站近日透露,年底将有多款旗舰机型放弃可变光圈技术,目前仅有华为Mate 80系列坚持搭载这一功能,其他品牌新机均已取消相关配置。这项曾被视为手机摄影突破的技术,在推出短短两年后便面临被行业边缘化的局面。
可变光圈技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人眼瞳孔的自动调节机制。当环境光线不足时,镜头光圈会自动扩大以增加进光量,避免照片过暗;在强光或需要突出主体时,光圈则会收缩形成自然虚化效果,使拍摄对象更加突出。这项技术曾被寄予厚望,但实际发展轨迹却充满波折。
三星早在2018年Galaxy S9系列就率先应用可变光圈,次年S10系列延续该设计,但从2020年S20开始便彻底放弃。业内分析认为,该技术导致摄像头模组厚度增加、生产成本显著提升,而同期软件算法的虚化效果已能满足多数用户需求,硬件方案因此失去竞争力。
国产厂商中,小米13 Ultra和14 Ultra采用过两档可变光圈设计,华为则更为激进——Mate 50系列实现十档调节,nova12系列还开发出人像、星芒等专属拍摄模式。此前有消息称三星计划在S26 Ultra上重启该技术,但目前安卓阵营整体呈现撤退态势。
技术遇冷的核心原因在于成本与空间的双重压力。可变光圈依赖精密机械结构,不仅制造难度大、良品率低,还会占用宝贵的机身内部空间。当前厂商普遍追求轻薄化设计,叠加一英寸大底传感器带来的成本压力,使得可变光圈成为首批被削减的配置。
华为坚持该技术的战略意图引发关注。据供应链消息,苹果正在研发iPhone可变光圈方案,预计将在2025年iPhone诞生20周年之际推出重大升级。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机已开始向中国厂商推广可变光圈模组,此举既为苹果铺路,也为安卓阵营保留了技术储备。
从用户体验角度看,普通消费者对可变光圈的感知确实有限。但在高端市场竞争中,这类硬核技术往往成为品牌差异化的关键。若华为Mate 80系列能凭借该技术实现夜景拍摄的突破性表现,或将迫使其他厂商重新评估技术路线。当生产成本降至合理区间,可变光圈有望像长焦微距功能一样,成为旗舰机的标配选项。
爆料人特别指出,长焦微距功能因其实用性获得行业认可,目前没有取消风险。该功能在拍摄珠宝细节、植物纹理等场景中表现突出,若被移除势必引发用户不满。相比之下,可变光圈目前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其市场价值有待高端机型的实战检验。
这项技术的兴衰轨迹,折射出智能手机行业在创新与成本间的艰难平衡。当苹果这样的行业巨头开始布局时,可变光圈或许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于消费者而言,技术竞争带来的体验升级始终是最大受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