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洛阳钼业股价持续攀升,市场目光再次聚焦于鸿商系掌门人于泳及其胞弟于波。10月27日收盘,该公司股价报17.91元/股,市值突破3699亿元,年内累计涨幅达160%。作为全球钴产量第一、铜产量前十的矿业巨头,洛阳钼业在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4.8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142.80亿元,同比增长72.61%。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激增96.40%至56.08亿元。实控人于泳通过鸿商集团间接持有24.93%股份,对应市值超过950亿元。这位64岁的大连企业家自2003年创立鸿商集团以来,始终保持低调作风,既未在洛阳钼业担任管理职务,也极少公开露面。
鸿商集团的股权结构显示,于泳持有集团99%股份,剩余1%由瓦房店维斯特工艺纺织品持有。该纺织品公司股东包括于泳(30%)、张淑珍(60%)、于滨(5%)和于萍(5%)。作为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于波虽不持股,但被视为鸿商系资本运作的核心人物。这对行事低调的兄弟自2004年入股洛阳钼业后,逐步构建起横跨矿业、金融、机电自动化等领域的商业版图。
回顾鸿商系发展历程,2004年成为关键转折点。当年洛阳钼业启动混改,鸿商集团以1.78亿元获得49%股权,成为仅次于洛矿集团(51%)的第二大股东。不同于其他竞购方,鸿商集团当时承诺不谋求控制权,直至2014年才正式成为控股股东。同期,该集团还曾参与华夏航空筹建,虽经历股权进出,但这段经历使其与德隆系产生关联——集团初始股东许军同时担任利德投资董事,而利德投资被视为德隆系重要融资平台。
在金融投资领域,鸿商集团展现出独特眼光。2015年通过西藏鸿商资本参与宁德时代首轮融资,2017年跻身前十大股东之列,虽然后续减持退出,但与新能源产业的渊源持续至今。保险板块布局同样曲折,历经百年人寿、信泰人寿等投资尝试后,2015年成功控股中法人寿(现小康人寿)。通过引入宁德时代等战略投资者,这家曾长期亏损的险企在2024年实现扭亏,净利润达5.14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至310.88%。
洛阳钼业的全球化进程在鸿商系主导下加速推进。目前公司掌控7座主要矿山,涵盖铜、钴、钼、钨、铌等金属资源,业务遍及刚果(金)、巴西等地。2024年收购的厄瓜多尔凯歌豪斯金矿计划于2029年投产,刚果(金)KFM二期工程预计总投资10.84亿美元,2027年建成后将新增年产10万吨铜金属产能。
管理层面正经历重大变革。今年4月,出身鸿商系的董事长袁宏林和副董事长李朝春双双辞任,董事会中鸿商系背景董事全面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来自紫金矿业、新奥能源、华为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新任董事长刘建锋来自新奥能源,常务副总裁阙朝阳有紫金矿业背景,副总裁谭啸曾任华为高管,10月到任的总裁彭旭辉则出身天马微电子。这一调整呼应了公司年报中"引进制造业管理精英"的战略规划。
新管理层带来的改革成效显著。2025年前三季度,洛阳钼业毛利率从16.5%提升至22.0%,净利率从7.3%增至11.3%,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0.94%。为巩固人才优势,公司9月推出总额达50亿港元的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内部员工、外部专家及顾问,拟授予不超过3.93亿股H股,占已发行港股总数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