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跨界汽车行业后,凭借流量、技术与供应链优势重塑市场格局已成为常态。如今,京东汽车以“不造车、帮车企卖好车”的差异化定位强势入场,或将在汽车流通领域掀起新一轮变革。

近期,京东汽车动作频频。10月27日,其启动“国民好车”交付中心全国招募计划,联合4S店、汽车交付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构建“销售-交付-售后”一站式服务网络。同时,京东养车投入10亿级资源推进“一县一店”招募,并提供加盟扶持,双管齐下完善汽车服务布局。此前,京东在11.11发布会上宣布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明确仅负责用户洞察与独家销售,不涉足造车领域,该车型将于双11期间开售。
据知情人士透露,京东汽车规划声势浩大,不仅在线上拿下多款明星新能源车的独家销售权,还与多家新势力造车公司洽谈销售合作。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国民好车”交付中心计划在全国建设10000家门店,形成覆盖全国的跨品牌综合性汽车销售、交付和服务网络,相当于打造多品牌经营的“汽车4S店”。
中国汽车电商发展十年,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0.86万亿增至2024年的1.41万亿,但“纯线上卖车”模式始终未能突破传统流通逻辑。究其原因,线下环节难以替代——汽车价值高,试驾、验车、上牌等关键步骤需线下完成,2024年数据显示,56.3%的新能源车潜在用户因缺乏线下体验放弃线上交易。经销商库存压力大,电商平台缺乏仓储物流能力,难以参与厂家排产,最终沦为线上宣传窗口。服务衔接也是难题,金融、保险、上牌分属不同机构,用户购车需对接多方,体验不佳。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行业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新能源车企急需扩展渠道,但自建门店成本高,下沉市场依赖“共享渠道”;传统4S店受限于单一品牌销售,库存成本高企,经营压力下大量撤店;用户则更接受“线上看车+线下体验”模式,期待一站式服务。京东汽车凭借亿级活跃用户消费数据,精准捕捉这一需求——其“国民好车”项目互动页面已收到超30万用户反馈。
价格透明化趋势下,京东汽车凭借流量优势与厂家直接合作,获取独家销售渠道。其近8亿活跃用户中,3C、家电用户占比超60%,与“10-25万家用车潜在买家”重合度达45%,交叉转化潜力巨大。例如,在埃安UT super项目中,京东提供用户用车习惯数据,帮助产品精准定位核心功能,实现高效降本。同时,京东直接对接车企,推行“线上一口价”,省去经销商环节,用户购车成本大幅下降。
线下环节,京东汽车通过跨品牌经营的“国民好车”交付中心,解决用户选车效率问题。传统模式下,用户对比3个品牌需跑4-6家单品牌4S店、耗时2-3周,而京东交付中心可1店对比多品牌,选车周期缩至3-5天。售后方面,京东依托超3000家养车门店及4.6万家合作店,构建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将售后融入购车全流程,消除用户对线上买车的顾虑。

面对传统4S店的困境,京东汽车推出灵活的合作方案。其超3000家养车门店可为合作方提供售后转型路径,降低起步风险;超8亿用户流量与高质量数据撬动更多品牌合作,推行不压款吃货的授权合作模式,减轻经营压力。京东在全国核心商圈布局的近30家京东MALL,将通过资源协同实现业务联动,为门店引流转化。
从规划来看,京东汽车上万家交付中心计划将形成覆盖全国的毛细级别渠道网络,结合线上流量、营销、线下服务及供应链能力,或成为新能源车销售市场的“深水炸弹”。行业渠道模式探索从未停止,从4S店到直营模式,再到授权代理制,但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提供全流程高标准服务、提升购车效率,始终是未来方向。京东汽车正以开放生态引领这一趋势,其“国民好车”交付中心核心城市合作名额已成为业内竞逐资源。
京东汽车的布局并非简单卖车,而是构建车企、产业伙伴、经销商与用户融合的开放生态。它不追求颠覆,而是以供应链、流量与服务网络为传统渠道注入活力,携手行业探索新增量。当“国民好车”驶向街头,或许正开启车企好卖、经销商好活、用户好买的多赢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