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浩瀚海洋,其水源究竟源自何处?这一困扰科学界多年的谜题,或许因一项来自月球的重大发现迎来新的解题思路。2024年,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任务——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并成功返回,带回的1935.3克月球物质中,隐藏着可能改写地球水起源认知的关键线索。
在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中,科学家通过精密分析发现了一种极为特殊的陨石碎片——CI球粒陨石。这种陨石以富含碳和水著称,在地球已收集的陨石中仅占1%,且因结构松散、易与地球环境中的水和氧气反应,极少能完整保存。月球干燥且无大气层的独特环境,却为这类陨石碎片提供了天然的“保存箱”,使其成为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的珍贵样本。
月球因其极端干燥和缺乏地质活动的特性,成为研究太阳系演化的天然实验室。与地球频繁的地质运动和侵蚀作用不同,月球表面几乎未受水和氧气的干扰,外来陨石碎片得以长期保存。这一特性使月球成为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迁移的“时间胶囊”,通过分析月球样本,科学家能够追溯太阳系形成初期的物质分布模式,甚至为地球生命起源的探索提供线索。
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步揭开。嫦娥六号的样本分析仅是第一步,后续任务计划采集月球不同区域的物质,以验证当前发现的普适性。这一研究不仅深化了人类对太阳系演化的理解,也提醒我们:宇宙中仍有许多未知等待探索,而月球,或许正是解开这些谜题的关键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