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顺利转运至发射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迈出关键一步。此次任务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征程,其专属标识更凝聚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董恬、顾欣两位设计师携手打造的标识,成为展现中国航天精神的重要视觉符号。
标识设计以航天员头盔为核心元素,通过球形结构与轴对称布局构建视觉主线。顶部镌刻的“2025”字样点明任务年份,面窗上半部分呈现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精准对接的场景,下方映照的祖国大地轮廓则暗含家国情怀。环绕头盔的双圆环设计既借鉴古代天文仪造型,又象征宇宙星体的永恒运转,形成传统与现代的跨时空对话。
色彩体系采用红黄蓝三色渐变:外圈的国旗色传递国家使命的庄重感,内圈深蓝色表现宇宙的浩瀚深邃,面窗区域的白色飞船与蓝白地球形成科技感与自然美的平衡。设计师特别调整了天文仪双圆环的交汇点,使其精准落在祖国版图上方,赋予标识更深层的文化认同内涵。
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团队经历了多轮迭代优化。初期草图侧重表现头盔的立体结构,通过倾斜造型与线条细节增强视觉层次。经过反复论证后,最终采用对称式设计,沿中轴线自上而下排列年份标识、对接组合体、地球轮廓等核心元素,形成严谨的信息层级。色彩方案通过提升饱和度与对比度,确保标识在不同传播媒介中的辨识度。
设计师董恬表示,这次创作是将专业知识与家国情怀深度融合的实践过程。“标识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承载航天精神的文化载体。”她希望通过这个作品,传递中国航天人坚守信念,激励更多青年投身航天事业。顾欣则强调,此次设计是四川美术学院继神舟十七号任务后,再次以艺术创作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
据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邀请两位设计师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摩发射。此次任务标识征集活动也向全社会开放,期待更多航天爱好者通过创意设计,共同见证中国航天的辉煌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