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计划:由其旗下xAI公司开发的开源百科全书“Grokipedia”,将通过特殊介质刻录后发射至太空,实现人类知识的永久保存。这一举措被描述为“为未来保存文明火种”的基础工程,旨在通过技术手段突破地理与时间的限制。
根据马斯克的介绍,Grokipedia的V0.1版本已正式发布。该项目以开源为核心,目标构建一个全面覆盖人类知识、无主观偏见的数据库。与传统知识平台依赖人工编辑不同,Grokipedia基于xAI研发的Grok人工智能模型,能够从互联网自动抓取信息并整合摘要,在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提供更均衡的内容。马斯克强调,该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持续进化,其处理信息的能力远超人类团队,即使在初期版本中“已优于维基百科”。
为确保知识的长期留存,xAI团队计划将Grokipedia的副本刻录在稳定氧化物介质上,并部署至地球轨道、月球及火星。马斯克在声明中指出,这一设计不仅是为了应对潜在灾难,更是为未来星际文明提供知识基础。他特别向团队致谢,称其工作“为人类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这一计划并非人类首次尝试向宇宙传递文明信息。1977年,NASA通过“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携带的“旅行者金唱片”,收录了地球的声音与图像,成为跨星际文化交流的先驱。相比之下,Grokipedia的规模与野心显著提升:它不仅涵盖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还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动态更新,试图构建一个“活”的知识库。
分析人士指出,马斯克的愿景反映了科技界对知识保存方式的革新思考。传统平台常因编辑主观性或信息滞后性引发争议,而Grokipedia通过算法中立性和实时更新能力,可能为在线知识生态带来颠覆性变化。尽管发射至太空的具体技术细节尚未公布,但这一计划已引发对人类文明延续方式的广泛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