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的模拟芯片龙头企业纳芯微,近日向港交所重新提交了上市申请。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在模拟芯片领域已占据重要地位。按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收入计算,纳芯微位列中国模拟芯片厂商第五、汽车模拟芯片厂商第一、数字隔离芯片厂商第一,同时也是中国芯片级磁传感器市场的领军企业。
纳芯微的发展历程颇具亮点。公司于2016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9月摘牌,2022年4月成功在A股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截至目前最新市值达252亿元。此次赴港上市,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提升底层技术能力、丰富产品组合、扩展海外销售网络、战略投资与收购,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用途。
财务数据显示,纳芯微近年来营收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16.70亿元、13.11亿元、19.60亿元和15.24亿元。尽管净利润在2023年和2024年出现亏损,但2025年上半年亏损幅度已明显收窄。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4.04亿元、5.22亿元、5.40亿元和3.61亿元。
产品方面,纳芯微已形成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三大产品线。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推出36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其中,传感器产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显著,主要得益于汽车电子领域需求增长、工业及自动化领域需求复苏,以及收购麦歌恩后的业务整合效应。
市场地位方面,纳芯微在多个细分领域表现突出。2024年,公司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排名第五,在数字隔离芯片市场位居fabless公司首位,汽车模拟芯片市场在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芯片级磁传感器市场同样领跑国内企业。公司是国内首批进入汽车电子领域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模拟芯片厂商之一,在汽车电子产品型号数量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技术布局上,纳芯微计划优先研发高精度传感器,持续推出符合车规级标准的产品。公司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底盘安全等领域完善产品矩阵,投资研发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车规级产品。针对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公司已提前布局,计划开发高精度双通道绝对式磁编码器、感应式编码器等系列产品。
客户结构方面,纳芯微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程度逐年降低。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43.8%下降至28.8%。供应链方面,公司拥有13家晶圆代工供应商和19家封装测试供应商,但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仍较高。
公司核心团队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董事长王升杨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副总经理盛云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2024年,公司通过收购上海磁传感器企业麦歌恩的部分股权,进一步增强了在磁传感器领域的实力。
当前,国内模拟芯片市场仍高度依赖国际供应商,各领域国产化率存在差异。但随着本土企业技术突破和产品组合完善,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模拟芯片自给率将快速提升。纳芯微等头部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本地化服务,正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