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价格高昂难普及?智元牵头组建租赁联盟探索“按需即用”新路径

   时间:2025-10-31 03:36:5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人形机器人走进日常生活的门槛正在降低。挪威科技公司1X Technologies推出的家用人形机器人NEO,以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的售价和每月499美元(约合人民币3548元)的订阅方案,引发市场对机器人消费模式的重新思考。这款产品不仅打破了传统“高价买断”的销售逻辑,更通过租赁与订阅模式,让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更广泛的场景应用。

国内企业也在探索类似路径。在近期举办的“全国首届机器人租赁生态峰会”上,智元机器人联合多家企业成立租赁生态联盟,试图通过“产品+运营+金融”的协同模式,解决行业散点化问题。据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姜青松透露,当前租赁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技能开发滞后等痛点,客户购买机器人后往往需要额外投入才能实现功能扩展。联盟的成立旨在整合资源,降低用户试错成本。

租赁模式的可行性已在无人快递车领域得到验证。今年6月,九识智能将年度服务费改为月度订阅,其E6车型以19800元的售价和最低1800元的月租,迅速覆盖全国200余座城市。新石器随后推出的“月付千元级”方案,进一步压低了自动驾驶产品的使用门槛。华泰证券研报指出,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降低初始投入,显著提升了加盟商的采购意愿。

类似的逻辑正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复制。在租赁生态联盟中,智元负责机器人本体与技术创新,飞阔科技提供运营与内容生态支持,上海电气则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飞阔科技联合创始人李可为坦言,十几万元的机器人价格对用户而言风险过高,而“租转售”机制允许用户先租后买,用更小的资金盘活现金流。不过,要让“租得起”变成“租得好”,还需突破内容层面的瓶颈。

当前机器人租赁的展示内容多停留在“挥手、走路”等初级阶段,缺乏吸引力。飞阔科技作为具身智能场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正通过专业拍摄、剪辑和场景设计推动生态升级。其旗下飞曜科技作为联盟执行方,将为租赁体系提供运营支持与市场拓展保障。这种内容升级不仅关乎用户体验,更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商业化潜力。

安全与合规问题始终是产业化绕不开的门槛。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权指出,人形机器人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其语料库的流动、聚合与分析会带来数据安全风险,涵盖输入、运算、存储和输出的全过程。尤其在租赁模式下,数据的归属与使用边界亟待明确。姜青松回应称,目前租赁业务的数据关联性较弱,但未来若涉及客户数据,将严格签署协议并遵守相关法律。

物理安全则是更现实的挑战。人形机器人在稳定性、环境感知方面仍存在不可控因素,在商场、活动等人流密集场景中,摔倒或误操作的风险不容忽视。为此,智元租赁生态采取了双重保障:一方面引入保险机构覆盖租赁活动,另一方面由专业团队全程陪同操作,避免机器人直接交到客户手中。

从“高价买断”到“按需即用”,人形机器人的普及方式正在重构。无论是订阅制还是租赁模式,本质都是通过降低使用门槛,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更广泛的场景。而安全与合规的双重考验,则决定着这场变革能否真正落地生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