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近日披露的财务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经营面临显著挑战,实现营业收入124.8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5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4.69亿元,同比扩大32.8%。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424.34亿元,同比减少22.21%,归母净亏损7.1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规模扩大超8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近七成至11.4亿元。
针对业绩波动,财报分析指出,零售行业整体竞争加剧与消费行为变迁是主要诱因。消费者对购物体验、商品品质的要求持续提升,叠加公司主动推进门店优化策略,导致客流量与客单价出现双重下滑。报告期内,永辉超市通过关闭改造潜力门店、淘汰低效尾部门店等措施推进结构调整,同店销售与门店数量因此受到阶段性影响。第三季度因门店处置产生的未经审计损失达6.12亿元,部分闭店流程仍在持续推进。
在门店改造方面,永辉超市已形成规模化推进态势。截至三季度末,222家门店完成胖东来模式调改,形成初步规模效应。数据显示,在主动优化存量门店并聚焦核心调改项目后,前三季度同店销售额实现正增长,标志着核心业务恢复健康增长动能。公司计划于2026年春节前完成300家门店调改,2026年6月前实现全部门店升级,届时闭店工作将基本收官。目前全国已开业门店450家,第三季度新增2家门店、新签约3家门店。
供应链改革成为另一战略重点。永辉超市正实施"商品中心化变革",计划三年内与200家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打造100个亿元级大单品。副总裁佘咸平透露,改革旨在重构国民消费价值体系,巩固主流家庭品质生活的信任基础。在10月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上,公司推出"永辉定制"与"品质永辉"两大自有品牌系列,首批15支单品上市首月累计销售额突破1亿元,验证了商品力升级的市场认可度。
管理层将当前阶段定义为"精细化深度升级期"。CEO王守诚强调,公司正从横向调改转向纵向运营,通过存量门店优化与调改门店深耕双轨并行,构建可持续发展基础。在人员与商品维度持续投入资源,推动品质升级战略落地,旨在重塑"更适合中国家庭的国民超市"形象。随着首批大单品市场表现超预期,改革已进入正向循环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