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标侵权纠纷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行业巨头因logo相似或商标问题起诉小型商家的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其中,小米公司起诉一家服装店logo侵权的案例,更是将这一话题推向高潮。
事件起因于一家服装店使用的logo与小米公司logo高度相似。据服装店老板发布的视频哭诉,她因店铺logo中包含字母“m”而收到小米公司长达300页的起诉法律文书。店主表示,收到起诉书后感到“天都要塌了”,若败诉将面临巨额赔偿,甚至可能“一无所有”。这一哭诉迅速引发公众热议。
然而,随着媒体曝光对比图,舆论风向逐渐转变。从服装店的门头照片来看,其logo配色与小米logo完全一致,均为橙色背景搭配白色字母。更引人注目的是,字母“m”的设计与小米logo中的“mi”几乎如出一辙,仅在中间多了一横。该店铺的包装袋、封物料等也均使用了这一相似logo。
据了解,小米公司当前的logo由日本知名设计师原研哉团队历时三年设计完成,耗资200万元。该logo中的“mi”并非简单字体,而是经过独家设计,倒过来形似中文“心”字少一点,寓意“让用户少操一点心”。这一设计细节也体现在字母“m”右上角的平滑处理上。而服装店的logo中,“m”同样采用了这一设计,且配色完全一致。
面对这一情况,公众看法不一。部分网友认为,小米公司作为行业巨头,起诉小型商家显得“没格局”。但更多网友则支持小米的维权行为,认为服装店的logo“连颜色都一样,被告不冤”“但凡换个颜色或字体都不会被管”。还有网友直言:“看之前觉得雷军没格局,看之后觉得小米告晚了!”
也有观点指出,商标侵权不应以企业大小论对错。有网友反驳称:“不是谁弱谁有理,不能因为是小店就山寨苹果手机卖,现在卖惨博同情,以前干啥去了?”这一观点得到不少人认同。
目前,该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服装店老板的哭诉与小米公司的维权行动,再次凸显了商标侵权界定的复杂性。在这场“大与小”的博弈中,法律将成为最终裁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