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门把手设计安全问题引发广泛讨论,尤其是电子式门把手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失效的问题,成为消费者和行业关注的焦点。部分车型因门把手操作复杂,在事故中导致乘客逃生困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促使车企和监管机构加快行动。
特斯拉首席设计师弗朗茨·冯·霍尔茨豪森透露,其团队正研发一种新型门把手,旨在“恐慌情境”下提升操作便捷性。该设计将整合电子与机械开门机制,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无需依赖复杂操作即可快速逃生。此前,特斯拉曾因电子门把手失灵问题受到调查。今年9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对约17.4万辆2021款特斯拉Model Y展开调查,起因是用户报告电子门把手在特定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霍尔茨豪森随后表示,公司计划将电子与手动车门释放装置整合,以简化紧急情况下的操作流程。
另一家美国电动车企Rivian也在调整门把手设计。据彭博社报道,因员工和客户反馈现有设计存在安全隐患,Rivian计划在R2车型后排电动开门装置旁增设一个“明显可见”的手动释放按钮。目前,R2的设计要求乘客拆开一块无标识的面板并拉动释放绳才能开门,这一操作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增加逃生难度。Rivian回应称,安全是公司核心,R2将满足甚至超过所有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确保事故中乘客能顺利逃生。
汽车安全专家指出,当前部分车型的隐藏式或非直观手动开门方式,已导致多起事故中乘客逃生受阻。美国汽车安全中心执行主任迈克尔·布鲁克斯呼吁加强监管,他表示:“由于缺乏联邦安全标准,车企无需统一紧急逃生设计,消费者不得不每次乘坐新车时学习不同的逃生方式。”
在中国,监管部门已针对车门把手安全展开行动。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修改单的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该标准规定,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且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若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