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测算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24%。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方面均取得显著突破。
在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详细解析了人工智能产业链结构。她指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基础层、模型框架层、应用层的完整生态体系。其中基础层发展最为迅猛,2024年收入规模达3099亿元,同比增长54%;模型框架层收入315亿元,增长18%;应用层收入5665亿元,增长13%。智能硬件领域表现尤为突出,AI手机、AI电脑、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5300家,占全球总量的15%。这标志着我国不仅在产业规模上领先,更在企业集聚效应方面形成显著优势。完整产业体系的构建,为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大会期间,中国信通院发布了"2025人工智能产业十大关键词",涵盖基础超级模型、自主智能体、具身智能实训、世界模型萌芽、软件重塑、开放智算生态、行业数据集、开源生态、模型幻觉缓解、国际公共产品等前沿领域。这些关键词既反映了当前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也揭示了技术演进的关键路径。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特别解读了"具身智能实训"这一关键词。他表示,具身智能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但在数据质量、模型泛化、软硬协同等方面仍面临挑战。这种技术演进轨迹,折射出整个人工智能产业从理论突破向实用化转型的必然过程。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取得重要进展。该委员会成立后,已征集167项标准立项建议,联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20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成果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构建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