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被华为以“天才少年”计划招揽、年薪高达201万元的年轻工程师,近日做出了一个令外界惊讶的选择——离开这家科技巨头,投身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之路。这位名叫彭志辉(B站昵称“稚晖君”)的90后,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追逐梦想的勇气”,也引发了关于职业选择与人生价值的广泛讨论。
彭志辉的履历堪称“开挂”: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他先后在OPPO研究院担任AI算法工程师,后通过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加入,负责昇腾计算产品线的全栈研发。在华为期间,他不仅以技术实力崭露头角,更因在B站发布自制机器人、自动驾驶自行车等硬核科技视频走红,收获近230万粉丝,被网友称为“野生钢铁侠”。然而,就在事业看似一片坦途时,他却选择辞去这份高薪工作,转而投身机器人领域的创业。
“年薪200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数字,但对他而言,或许只是数字。”一位熟悉彭志辉的人士评价道。在华为,他拥有顶尖的技术平台、稳定的职业路径和丰厚的回报,但这些并未让他停下脚步。彭志辉曾公开表示,自己更渴望“做真正热爱的事”,而非停留在舒适区。这种对技术创新的执着,驱使他走向更自由的探索——创业。
离开华为后,彭志辉迅速推进创业计划,目标锁定机器人赛道。据知情人士透露,他的项目已获得天使轮融资,团队正集中研发具有突破性的机器人产品。这一选择背后,是他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判断:机器人领域尚存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而他想成为“定义未来的人”。
彭志辉的抉择,折射出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价值观转变。过去,高薪、大厂光环是职业成功的标准;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追问:“这份工作能否让我实现自我?”一位科技行业分析师指出,像彭志辉这样的“斜杠青年”,往往兼具技术深度与跨界能力,他们不愿被单一角色定义,更渴望通过创业或自由职业,将兴趣与事业结合。
彭志辉的故事并非孤例。近年来,从大厂离职投身创业的案例逐渐增多,尤其是AI、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这些年轻人普遍具备两个特质:一是技术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支撑独立探索;二是理想主义,愿意为“改变世界”的愿景承担风险。对他们而言,创业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对技术边界的挑战。
当然,离开大厂也意味着失去平台资源、稳定收入和职业安全感。彭志辉曾坦言,创业初期“每天都在解决新问题”,从技术攻关到团队管理,甚至融资谈判,都需要亲自上阵。但这种“痛并快乐着”的状态,恰恰是他所追求的——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可能性,在挑战中实现成长。
在B站,彭志辉的最新视频下,一条高赞评论写道:“他证明了,优秀的人不会满足于‘被安排的人生’。”这种评价,或许是对他选择最好的注解。从华为工程师到创业者,彭志辉的轨迹提醒着人们:在物质丰裕的时代,真正的成功或许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否遵循内心,活出自己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