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OpenAI与知名设计师Jony Ive合作开发的AI设备项目正面临多重技术挑战,这款原定2026年前后亮相的智能硬件可能因此推迟发布。消息人士透露,双方工程师团队仍在攻克三个核心难题,涉及人机交互设计、隐私保护机制及硬件成本控制。
在交互设计层面,研发团队陷入两难境地。项目核心目标是将设备定位为"具有电脑功能的智能伙伴",而非"性格怪异的虚拟伴侣",这要求AI助手既要展现自然的人类特质,又要避免引发伦理争议。知情人士指出,仅声音合成模块就经过上百次迭代,目前仍在调试语调、语速与情感表达的平衡点,防止出现过度拟人化导致的用户认知混淆。
隐私保护方案成为另一大技术障碍。该设备拟采用全天候环境感知系统,通过麦克风阵列和传感器持续采集空间数据。如何设计数据加密流程、建立用户授权机制,同时确保设备在待机状态下不会无意记录敏感信息,成为法律团队与技术部门反复磋商的焦点。有内部人士透露,仅隐私协议草案就已修改二十余版,仍未能通过合规审查。
硬件成本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AI模型参数规模持续扩张,设备运行所需的边缘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供应链消息显示,当前原型机的制造成本较初期预算超出40%,主要源于定制化芯片组和低功耗传感器的采购价格波动。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内部会议中承认,若无法将成本压缩至合理区间,项目可能被迫调整产品定位或推迟量产计划。
关于这款神秘设备的具体形态,目前仅确认将采用无屏口袋式设计,具备环境感知能力。有员工透露,Altman曾在非公开场合展示过早期模型,其尺寸与智能手机相近但更轻薄,表面集成隐形传感器阵列。不过相较于技术参数,市场更关注其商业模式——此前Humane公司推出的AI Pin因定价过高和功能冗余,上市仅半年就宣布停产,这为OpenAI敲响了警钟。当前团队正重新评估定价策略,考虑采用硬件订阅制或软件服务分成等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