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静安国际中心A座20楼,一块动态数据屏持续跳动着实时数据:万码优才平台每日AI调用峰值突破500万次,Token消耗量超过10亿。这家三年前还以C端招聘工具为主业的平台,如今已蜕变为连接企业、人才与技术的生态枢纽,更成为母公司人瑞人才从传统人力服务商向“人才科技平台”转型的核心引擎。通过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人瑞人才正重新定义人力资源服务的产业逻辑。
人瑞人才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2022年,当多数人力资源企业仍聚焦于简历库扩容和猎头响应效率时,人瑞已悄然启动万码优才项目,开启从人力服务商向AI驱动人才生态构建者的战略转型。2023年,平台以B端数字化人才需求和C端技术人才职业发展为核心,推出AI赋能的招聘平台;2024年,率先接入DeepSeek-V3大模型,成为国内人力资源领域大模型应用的先行者;2025年,平台进一步升级,接入R1大模型,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重构AI招聘核心场景。
万码优才的技术生态已形成多维度布局。除DeepSeek外,平台还整合了文心一言、阿里通义、讯飞星火等大模型,并自主开发应用层智能体。针对企业客户,平台提供智能发岗、简历解析、人岗匹配、人才库盘活、智能交互和AI面试等解决方案。例如,智能发岗通过AI语义分析生成精准职位描述,智能简历解析利用大模型和知识图谱自动化抽取关键信息,人岗匹配则基于深度语义理解生成匹配分数和推荐报告。对于求职者,平台覆盖职业定位、技能提升、求职辅助等全周期服务,包括简历诊断、薪酬分析、模拟面试和投递建议等功能。平台还与华为、百度、阿里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培养鸿蒙生态和AI领域人才。
万码优才创始人周媛指出,平台超90%的功能由AI模型重构,语义理解和智能匹配已取代传统关键词打分,实现“以能力为中心”的人岗匹配。这一转变标志着人力资源服务的本质正在被重写:人才从静态“资源”变为动态“资产”,企业从“雇主”升级为“人才成长合伙人”。人瑞人才也借此突破传统人力服务的“人力密集型”天花板,完成从“靠人赚钱”到“靠系统和数据赚钱”的商业模式升级。
万码优才的成功离不开人瑞人才长期积累的产业根基。其起步阶段的竞争优势源于B端真实用工需求、全流程业务数据和C端人才画像。人瑞长期服务互联网、汽车、通讯等行业头部客户,积累了覆盖500多个岗位的用工需求、项目周期、人才结构和绩效反馈数据,这些数据成为训练AI招聘模型的“黄金语料”。通过AI技术深度挖掘,平台构建了精准的人才画像和岗位模型,形成“业务—数据—技术闭环”。例如,累计上千万的外包员工和候选人数据库为模型提供了海量行为数据,而更智能的模型又反哺招聘效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人瑞人才人均净利润同比增长34.5%,正是这一飞轮效应的直观体现。
生态化战略为人瑞人才带来了资本市场的重新估值。2025年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内,公司股价三日累计上涨26.3%。资本市场不仅关注业绩增长,更看好其生态战略的估值潜力。AI赋能的“双向流动”中,万码优才的智能匹配和沟通功能显著提升了人瑞的招聘效率。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6.6%,其中数字人才生态链贡献突出,帮助企业实现更高人岗匹配度和更低招聘成本。财务数据显示,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板块贡献营收9.5亿元,占比38.2%,毛利占比约43.0%,已超越通用服务外包成为第二增长极。
人瑞人才创始人兼CEO张建国认为,AI将彻底改变传统招聘模式,以万码优才为代表的第三代招聘网站是解决数字人才缺口的最优解。在产业端,平台通过运营构建人才成长生态,百万私域用户技术社区每日产生数万条专业讨论,AI系统从中挖掘潜在人才线索,实现与B端需求的精准匹配。资本层面,人瑞通过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合作获得大模型优先接口,与德勤联合发布《产业数字人才报告》奠定行业标准话语权,形成独特竞争壁垒。
完成从“招聘工具”到“人才生态”平台的跃迁后,人瑞人才的战略仍在深化。一方面,持续提升平台AI能力,完善B、C两端数字化人才精准匹配,培养紧缺型人才,构建AI价值链下的数字人才新生态;另一方面,将AI能力向灵活用工场景全流程延伸,实现从“招聘”到“用工管理、绩效评估、职业发展”的数字化闭环。张建国以红旗渠精神比喻长期主义,强调只有坚持进化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今,人瑞人才的三年布局已显现其野心:押注的不是短期效率提升,而是下一代人才基础设施,而万码优才正是这座基础设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