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与AMD近日宣布达成一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全球AI算力竞争进入新阶段。根据协议,OpenAI将在未来数年内部署总功率达60亿瓦的AMD GPU,其中首批10亿瓦将于2026年下半年通过AMD Instinct MI450系列GPU实现。这项合作不仅涉及硬件采购,更包含深度技术协同与股权绑定——OpenAI将通过认股权证持有AMD约10%股份,成为其重要战略投资者。
AMD首席财务官Jean Hu在声明中指出,该合作预计将在四年内为AMD带来超千亿美元收入,显著提升其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收益。这一预期直接推动资本市场剧烈反应:美东时间周一盘前交易中,AMD股价暴涨35%,市值突破2672亿美元;而英伟达、博通等竞争对手股价则出现超1%的跌幅。市场分析认为,OpenAI此举旨在平衡供应链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芯片供应商。
协议框架显示,双方将建立多维度利益绑定机制。AMD向OpenAI发行最多1.6亿股普通股认股权证,其行权条件与部署规模、技术里程碑及股价目标直接挂钩。首批权证将在完成10亿瓦部署时授予,后续权证则随采购规模扩大至60亿瓦逐步释放。这种"里程碑式"合作模式,既保障了AMD的收入确定性,也为OpenAI提供了技术升级的持续动力。
在技术层面,双方将深化从MI300X到MI350X系列的多代软硬件协同开发。OpenAI作为AMD核心战略计算伙伴,将参与其AI解决方案的路线图优化,推动机架式AI系统等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AMD董事长苏姿丰强调,此次合作将"融合双方优势,推动全球最雄心勃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而OpenAI CEO Sam Altman则表示,AMD的高性能芯片"将加速先进AI技术的普惠化进程"。
这场合作背后,折射出科技巨头对AI算力的疯狂追逐。据统计,仅2025年底前,OpenAI、亚马逊、谷歌等企业就计划在数据中心领域投入超3250亿美元。马斯克的xAI公司更宣布将斥资180亿美元采购30万张英伟达芯片,用于孟菲斯数据中心建设。这种投入规模已超越19世纪铁路热潮,引发市场对AI基础设施泡沫的担忧。
芯片市场格局正发生微妙变化。尽管英伟达仍控制着70%以上的AI芯片市场,其Grace Blackwell组合芯片单价高达6万美元,但竞争压力日益加剧。OpenAI近期与博通签署100亿美元自研芯片协议,亚马逊、谷歌等云服务商也在加速开发专用AI芯片。英伟达虽在2026年将推出性能翻倍的Vera Rubin芯片,但客户多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这场算力军备竞赛中,企业战略选择呈现明显分化。OpenAI通过"鸡蛋分篮"策略,同时与英伟达、AMD建立深度合作,既保障供应链安全,又获取技术协同红利。而AMD则借此机会,从单纯的芯片供应商升级为AI基础设施的核心参与者。正如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所言:"当前AI发展的最大风险不是算力过剩,而是计算能力不足。"这场合作或许只是全球AI算力争夺战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