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喧嚣如潮水般涌来,车水马龙的声响与行人的交谈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无形的网,将每个人的生活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氛围中。在这片“人间”里,人们仿佛被烦恼与业力的浪潮裹挟着,时而沉入水底,时而浮出水面,难以找到片刻的安宁。
桌上的茶早已凉透,我重新续上热水,看着茶叶在水中沉沉浮浮,思绪也随之飘散。忽然间,脑海中浮现出三个字——“出世间”。这并非是要人彻底逃离这个烟火人间,而是一种心境的转变。就像长久困在黑暗房间里的人,突然看到从窗缝中透进的一缕天光;又像终日低头赶路的人,偶然抬头望见天边的流云。路还是那条路,世界也未曾改变,但心境却已截然不同。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午后,我偶然遇见了一位老仁波切。他坐在一间简朴的僧房里,盘膝而坐,手指轻轻捻动着念珠。红色的僧衣映衬着他古铜色的皮肤,目光清澈如高原上的湖泊,一眼望去仿佛能看到湖底,却又透着天空般的深远。
当时,我的心中被各种俗事缠绕,像一团乱麻般难以理清。我絮絮叨叨地向他诉说着自己的烦恼,而他只是静静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待我说完,他提起铜壶,为我斟满一碗酥油茶。看着茶汤从浑浊逐渐变得清澈,他缓缓开口道:“你看这碗茶,刚才还在翻滚不定,就像你的心。现在它静下来了,茶叶沉底,水也清了。”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世间的烦恼就像风,吹过湖面时,湖底的月亮就碎了。风停了,水静了,月亮自然会圆圆满满地显现出来。”
我忍不住问道:“那湖底的月亮,就是‘出世间’吗?”
他微笑着,眼角的皱纹如莲花般舒展开来:“月亮从来都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觉得它碎了,是因为你的心在动;你觉得它圆了,是因为你的心静了。不要去寻找天上的月亮,要看清自己湖里的那轮。”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仁波切”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他并非是展现神通的异人,而是指引方向的师者。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艘渡人的船,让人相信,即使在这纷扰的世间,也能找到一片出世的清凉。
当我重新走上街巷,城市的喧嚣依旧。行人匆匆而过,脸上带着或忧或喜的表情,无形的“业力”之流在人群中涌动。但我自己,却仿佛站在了一个小小的岸边,看着这一切发生。
风依旧在吹,但我已经知道该如何看待自己心底的那片湖水,以及那轮始终映在每个人心底、未曾离开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