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国泰海通证券始终以创新者的姿态走在行业前列。近日,该公司首席信息官俞枫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详细阐述了企业在自主核心交易系统建设与AI技术落地等方面的实践路径,展现了其“成为证券行业信息化升级开创者、数字化转型引领者、智能化创新先行者与开放证券布道者”的战略愿景。
作为券商最核心的IT基础设施,传统证券交易系统长期依赖国外小型机与数据库架构,存在性能瓶颈与安全风险。俞枫指出,传统架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设计模式,已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对系统可靠性、交易速度及可扩展性的严苛要求。为此,国泰海通自2018年起启动新一代核心交易技术研发,通过分布式架构、内存计算等创新技术,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2019年,该公司与华为等科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采用分布式低时延技术重构系统架构。2022年,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成功完成2000万客户的平稳迁移。2024年,系统实现“横向全链路覆盖、纵向全栈自主”的突破性升级:横向覆盖移动端、桌面端、网点、互联网接入等全渠道,纵向完成从存储设备到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全栈国产化替代。
“我们坚持‘先进替代而非简单替代、先软件后硬件’的原则,将自主创新与系统升级有机结合。”俞枫强调。这种策略使系统在性能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交易时延从20毫秒降至200微秒,单节点处理能力提升3倍以上。更关键的是,系统通过异构实时备份机制实现3分钟内无感回切,确保业务连续性。
在2024年“9·24”市场行情中,该系统经受住订单量激增的考验,展现出极强的稳定性。俞枫透露,此次实战验证了系统在千万级客户规模下的处理能力,首次将分布式低时延技术应用于超大型券商核心场景,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这一成果得益于与华为、华锐等企业的共研共建,三方通过联合创新实验室完成服务器、交换机等核心组件的适配优化。
国泰海通的技术革新不仅体现在系统性能上,更形成了可推广的行业经验。在架构选型方面,其验证的“去数据库中心化+低时延消息总线+应用层分布式扩展”模式,为行业分布式改造提供了清晰路径;在实施策略上,通过“联合实验室”攻关技术难题,采用“解耦稳态与敏态业务”的渐进式升级,确保了系统平稳过渡;在上线机制上,创新灰度发布模式,先在非核心业务试运行,再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最终实现超大规模系统的安全切换。
在夯实交易系统技术底座后,国泰海通将战略重心转向人工智能领域。俞枫表示,公司已提出“ALL in AI”战略,通过智能投研、算法交易、实时风控等技术,实现交易前预测、交易中优化、交易后复盘的全流程赋能。2025年6月,其研发的“国泰海通灵犀”智能体亮相华为开发者大会,成为首批50+鸿蒙智能体之一,标志着金融服务向智能化、场景化方向迈进。
从核心交易系统的自主可控到AI技术的深度应用,国泰海通的创新实践始终围绕“更高性能、更稳运行、更强扩展”的目标展开。俞枫认为,技术驱动业务变革的本质,是适应行业集约化、多元化和体验极致化的持续响应。通过构建金融智能新生态,该公司正努力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跨越,为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标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