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在大型灌区管理领域取得了一项创新性突破。经过五个多月的联合攻关,双方成功编制并发布了全国首部《灌区无人机智能巡检作业技术规范》,标志着都江堰灌区在无人机智能化巡检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该技术规范的出台,填补了国内灌区无人机巡检标准化作业的空白。作为千年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升级实践,都江堰灌区通过引入智能巡检技术,构建了覆盖渠道、堤防、水闸等关键设施的立体化监测网络。规范详细规定了无人机设备选型、飞行路径规划、数据采集标准及成果分析等全流程操作要求,为灌区管理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南。
项目团队在编制过程中,充分结合都江堰灌区7358平方公里的管辖范围和复杂地形特点,通过实地测试和数据分析,优化了无人机在潮湿环境、强电磁干扰等特殊条件下的作业参数。同时,规范还纳入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可自动识别渠道渗漏、设备故障等隐患,将巡检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目前,该技术规范已在都江堰灌区17个县(市、区)的渠道管理中推广应用。据实际运行数据显示,采用无人机智能巡检后,渠道巡查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问题发现率提高至98%,年节约人工巡检成本超200万元。这一创新实践为全国大型灌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样本。
据悉,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正以该规范为基础,加速申报四川省水利地方标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完善无人机巡检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巡检结果与灌区调度系统深度融合,最终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智慧水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