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真人短剧遇瓶颈,AI漫剧崛起:魔方“IP+漫剧”模式如何破局?

   时间:2025-10-11 22:55:4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上半年,国内真人短剧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上线数量逼近4万部。然而,激烈竞争导致行业陷入“成本攀升、制作趋同”的困境。在此背景下,AI漫剧凭借技术优势与差异化内容,成为短剧行业探索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其中,魔方集团推出的纯AI漫剧《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成为“真人短剧IP转AI漫剧”的典型案例,引发行业关注。

魔方集团自2025年3月启动动态漫赛道布局,已组建超50人的专业团队,覆盖技术研发、内容制作、运营及商业化全链条。据公司漫剧投放负责人透露,单月投入已超千万元,累计投广费用突破2000万元,且后续计划持续加码。目前,公司旗下运营12个剧场号,其中4个聚焦沙雕漫内容,8个专注动态漫内容。两类内容定位差异显著:沙雕漫以低成本、快周期为特点,目标是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快速触达泛娱乐用户;AI漫剧则聚焦精品化与IP化,主打重度付费模式,探索IP会员、单点付费等深度变现路径。

在内容规划上,魔方集团未来一年将围绕“季播模式”推出不少于5部S级AI漫剧作品,总集数预计超500集。技术端则聚焦画面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与成本控制,目标在三大维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支撑这一规划的核心,是公司庞大的IP储备。数据显示,魔方关联短剧超500部,其中《武极天尊》系列真人短剧表现突出,抖音播放量突破6亿次,话题量近40亿次。除《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外,《狗哥》等具备强粉丝基础与情节冲突的短剧IP,也已被纳入动态漫改编计划。

IP筛选方面,魔方集团建立了三项核心标准:一是数据导向,优先选取小说平台人气榜单排名靠前、付费转化率较高的作品;二是强戏剧冲突,要求IP具备密集情节反转与“爽点”元素;三是视觉化潜力,强调世界观与战斗体系需具备丰富想象空间。目前,公司采取“改编IP为主、原创IP为辅”的策略,改编IP占比约70%,原创IP占比约30%。前者可快速激活原始书粉流量,助力漫剧快速起量;后者则承担布局未来、构建品牌壁垒的作用。

以《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为例,团队在改编过程中明确了核心目标人群——18-35岁男性玄幻、热血动漫爱好者。这类用户偏好爽快剧情、高燃战斗场景与精美画面。基于此,团队在内容设计上强化“爽感”核心,加快剧情节奏,增加战斗场面密度;画风选用国漫主流的写实玄幻风格,人物建模追求俊美挺拔,场景呈现突出东方奇幻韵味。通过AI技术,团队试图让用户同时获得动漫的视觉质感与短剧的快节奏叙事体验。

与真人短剧相比,AI漫剧在视觉呈现上具有显著优势。以“陈天极突破神帝之境”这一情节点为例,真人短剧需投入大量成本用于场地租赁与CG制作,且制作周期长达1-2个月,最终效果可能因技术限制显得平淡;AI漫剧则可直接构建“神力奔涌、法则交织”的视觉场景,细致还原能量爆发与天地变化的震撼画面。尽管呈现形式不同,团队在IP还原上仍保持严格把控,确保世界观与核心人设不偏离原作精髓,仅通过技术手段将文字描述的宏大场景具象化。

在单集时长设定上,团队结合行业现状与用户习惯,将《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单集时长定为1.5-2分钟。这一设计既适配用户碎片化阅读与短视频消费需求,可快速切入剧情高潮,降低追更门槛;又利于在短视频平台投放,提升算法推荐精准度,扩大作品触达范围。

制作过程中,团队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平衡“AI生成的稳定性”与“艺术表现的精确性”。早期AI生成内容常出现角色形象不一致、光影逻辑错误等问题。为此,技术团队针对主角陈天极进行LORA专项微调,并建立专属形象数据库,确保角色形象在不同场景下保持统一。同时,分镜和美术团队对AI生成的每帧画面进行人工精修和审核,确保最终呈现符合影视级标准。

从行业视角看,真人短剧IP改编AI漫剧存在四大核心机会:一是IP复用降低综合成本,依托已验证的爆款IP,可直接激活原有书粉、剧粉流量,减少用户教育与内容试错成本;二是突破受众圈层限制,触达Z世代二次元用户,扩大IP覆盖范围;三是拓展多元变现路径,除会员、单点付费外,还可开发周边衍生品或联动游戏、文旅等领域;四是制作端降本增效显著,AI漫剧制作成本较同量级真人短剧降低约60%-70%,周期缩短至3-4周,效率提升超一倍。

然而,改编过程也需规避三大风险:一是人设崩塌风险,若扭曲主角核心特质,易引发原IP粉丝不满;二是剧情魔改风险,随意增减关键情节会破坏原作精髓;三是制作粗糙风险,若视觉呈现质量低于预期,不仅无法吸引新用户,还会消耗原IP品牌价值。目前行业已形成共识:IP改编需在保留核心人设、关键剧情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优化与视觉升级实现价值升华。

魔方集团的“真人IP转AI漫剧”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拓展IP生命周期、降低入局门槛的参考。该模式验证了爆款IP跨形态复用的可行性,让IP从单一短剧形态延伸至多领域,延长商业价值周期。同时,AI技术的降本增效潜力,为中小团队提供了低成本切入内容赛道的思路。短时长、快节奏的漫剧形态与短视频平台传播逻辑高度契合,为“内容形态-平台生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案例。尽管该模式的规模化复制仍需时间验证,但AI漫剧已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内容行业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径。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