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再结硕果。广西作为东盟水果进入中国市场的核心枢纽,全年进口东盟水果量突破25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依托“东盟出产—广西集散—中国畅销”的物流模式,广西正加速构建“买东盟、卖全国,买全国、卖东盟”的双向贸易格局,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支点。
在粤东地区,一条横跨深圳与汕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正焕发活力。这条“黄金走廊”集聚了近3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小漠国际物流港的“港厂联动”模式,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效率显著提升,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跨境物流的便捷性同样体现在生鲜领域。挪威深海帝王蟹通过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仅需8.5小时即可抵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零下2℃的低温环境。这一通道的开通,让欧洲优质生鲜产品实现“朝发夕至”,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这些案例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中国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已全面取消外资准入限制,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等服务业开放试点稳步推进。过去五年间,一系列开放举措相继落地,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决心。尽管全球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中国仍以稳健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