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电动化与工业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高压系统与低压控制模块的协同需求日益迫切。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平台普及带来的36V安全阈值突破,光伏储能设备面对的雷击浪涌风险,均对电路隔离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国内模拟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纳芯微电子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隔离器件解决方案。
公司市场总监方逸尘在接受专访时指出,隔离技术的本质是构建高压与低压系统间的安全屏障。这种保护机制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防止高压侧干扰导致低压电路故障,另一方面避免人员接触高压风险。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隔离器件不仅需要适应光伏系统爬电距离提升、电池管理小型化等差异化需求,更需坚守可靠性这一不变准则。
经过十年深耕,纳芯微在隔离领域形成三重竞争优势。技术积累方面,作为国内首批研发隔离产品的企业,公司已形成覆盖三代数字隔离器的完整技术体系,并与晶圆代工、封测企业共建特色工艺平台。质量认证层面,产品同时通过TÜV SUD、VDE、UL等国际权威机构认证,满足全球市场准入标准。市场验证方面,隔离品类累计出货量突破20亿颗,在汽车、工业领域与头部客户建立深度合作。
电容隔离技术成为纳芯微的核心突破口。相较于传统光耦方案存在的光衰问题,基于二氧化硅材料的电容隔离在寿命稳定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生产流程上,电容隔离采用标准化集成电路工艺,良率较光耦的模块化组装提升显著。性能参数方面,OOK调制技术使传输速率轻松达到150Mbps,远超光耦适用范围。与磁耦方案相比,电容隔离在功耗控制和电磁辐射方面表现更优,这些特性使其在AI服务器电源等新兴领域快速替代传统方案。
公司推出的"隔离+"战略包含双重内涵。在安全维度,通过材料与工艺创新突破现有隔离耐压极限,为客户提供增强型保护方案。在产品维度,以数字隔离器为基础延伸出六大产品线:隔离采样放大器NSI3600将隔离器、电源、放大器三合一,简化供电设计;光耦仿真器实现PIN to PIN替代,加速客户产品升级;固态继电器采用电容隔离模拟机械开关,提升系统可靠性。这种全生态布局使客户能够在一个技术平台上获取完整解决方案。
聚焦汽车电子与泛能源两大战略领域,纳芯微正推动隔离器件向两个方向演进。高耐压化方面,针对光储行业预研的超高电压系统,公司正在探索材料性能边界。高集成化方面,三合一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四合一方案正在研发中。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在晶圆工艺、封装形式上的协同创新,公司致力于在提升集成度的同时控制成本。
这种技术演进路径根植于纳芯微的平台化IP战略。除隔离技术外,公司在传感器、电源管理等领域的IP积累,为开发集成电源的隔离驱动等更高级别产品奠定基础。方逸尘透露,下一代产品将通过技术预研持续提升性价比,在保持可靠性优势的同时,帮助客户优化板级设计,实现系统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