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漕河泾开发区近日迎来一位久未露面的科技界人物——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沉寂四年后,他首次公开现身,为上海知春创新中心揭牌并发表主题演讲。这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分享会,成为观察AI时代人才战略的重要窗口。
与外界预期的商业战略宣讲不同,张一鸣的演讲全程聚焦人才议题。他以机器学习中的过拟合现象作喻,指出部分人才虽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但在应对创新挑战时往往表现乏力。这种将技术思维融入人才观察的视角,延续了其一贯的理性风格。
追溯张一鸣的公开轨迹,2021年卸任CEO后,他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据接近字节的人士透露,这位创始人将精力转向长期战略研究,2024年起定期参与核心技术团队研讨。此次选择教育领域作为回归切口,与其对AI技术发展的深度思考密切相关。
新揭牌的知春创新中心承载着特殊使命。这个由张一鸣与上海交大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共同发起的机构,选址于漕河泾开发区,周边聚集着交大徐汇校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作为民办非营利组织,其运作模式颇具突破性:面向16-18岁青少年招募全职"预备研究员",提供五年制培养计划,涵盖食宿、设备及津贴,全程免除费用。
中心的人才培养框架呈现三大特征:前沿技术攻关聚焦泛计算机与AI领域,开源生态建设强调工具算法孵化,而顶尖人才培养则采用"预备研究员"制度。这种将教育投资视为长期回报的理念,在招募公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寻找的不是学生,而是未来的创新者"的表述,彰显其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决心。
机构命名背后的深意值得玩味。"知春"二字源自字节跳动发源地北京知春路,更暗含"感知变革先机"的哲学意味。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象,与张一鸣"在AI变革中捕捉时代脉搏"的愿景形成跨时空呼应。这种命名逻辑,既是对创业历程的致敬,更是对未来人才使命的期许。
对比张一鸣的人才理念与字节现行体系,差异与共性并存。其个人强调的延迟满足、自省意识、清晰沟通等特质,在字节"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等六条人才观中得到体系化延伸。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层面更注重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选人-用人-留人"的完整闭环。
这种人才战略的演进,折射出科技企业发展的深层逻辑。当张一鸣将"像打造产品一样经营公司"的哲学延伸至教育领域,实质是在构建人才生产的"中央厨房"。从知春路民宅到全球科技巨头,字节跳动的成长轨迹证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永远在于能否持续产出创造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