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易CodeWave举办了一场聚焦“用AI重构研发方式”的主题沟通会,正式推出多项智能开发能力,旨在实现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到开发部署、迭代优化的全流程智能化。作为专为企业研发场景打造的开发平台,网易CodeWave通过将可视化开发与AI技术深度融合,既支持AI自动完成开发环节中的各项操作,又为开发者保留了手动调整和精细化控制的空间,从而构建起一种更可控、更规范、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智能开发模式。
此次发布的AI开发能力涵盖多个核心功能,包括将PSD设计稿自动转换为页面、智能产品设计、智能应用生成、智能资产生成与接入等。这些功能贯穿了从创意构思、需求定义、原型设计到应用开发和持续迭代的完整生命周期。通过这些能力,网易CodeWave不仅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还降低了技术门槛,使产品经理、运营人员等非技术岗位也能深度参与开发协作,推动研发模式向标准化与协同化转变。
在产品设计环节,用户只需提供简洁明确的需求描述,CodeWave的智能产品设计助手便能通过多轮人机对话,完成从模糊想法到具体落地的全过程。该助手甚至可以直接生成包含菜单、列表、表单、按钮等元素的产品原型,帮助团队快速验证视觉与交互设计的可行性。
应用创建后,系统会自动将原型转化为CodeWave中的完整应用,涵盖数据实体、数据结构、枚举、服务端逻辑和前端页面等,并支持在线预览和导出全栈源码。如果发布后的应用需要调整或补充功能,用户可通过“智能设计应用”功能,以自然语言描述需求进行二次优化。CodeWave AI会全程保存对话上下文,确保从应用创建到发布再到后续调优的连贯性。
网易CodeWave还提供了智能代码生成、代码补全、代码解读、代码分析和智能SQL生成等一系列辅助编程功能,帮助企业和开发者缩短开发周期,提升研发效能,使技术价值更高效地转化为业务成果。
在企业开发场景中,AI技术的应用不仅追求速度,更注重可控性与规范性。尽管AI技术发展迅速,但在企业级研发中,大模型仍难以独立支撑完整的应用开发流程。这主要是因为自然语言存在表达模糊、上下文缺失等问题,难以精准描述复杂系统的业务逻辑,尤其是在ERP、CRM等企业级应用中,全自动智能体模式难以有效落地。编程大模型虽然擅长处理通用问题,但对个性化企业开发框架、架构设计和领域知识的掌握仍存在局限。
网易数智副总经理、网易CodeWave总经理王桐在沟通会上指出,企业开发对应用的要求是长期可用且可修改的,因此AI带来的价值不能仅限于“快”,更要确保“可用、可控、可落地”。为此,网易CodeWave采用了规格驱动开发(Spec-Driven Development)模式,以明确、详细的规格说明为核心驱动力,涵盖功能需求、性能指标、接口定义和数据格式等各个方面,为开发者提供清晰的开发蓝图。
例如,在AI开发过程中,网易CodeWave会先将混乱的需求文档标准化,转化为规范的设计规格,使开发团队能够在完善的设计基础上,借助AI辅助完成需求拆解和任务分配。不同角色的开发者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实现对应内容,并在过程中把控质量。
尽管AI直接生成代码的方式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需要专业开发者进行补充和修改,实际上并未显著降低企业软件开发的门槛。网易CodeWave坚持“人机协同、可控可管”的理念,通过可视化开发与AI生成能力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步进式协同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AI每生成一步,开发者都可在可视化界面中进行确认、干预或调整,确保开发过程透明且可追溯。
未来,网易CodeWave将以“全链路研发智能化”为核心方向,推动AI Coding从代码生成向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级智能化迈进。通过提供“可控、可管、可落地”的AI能力,网易CodeWave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助力AI开发从概念走向实践,切实提升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研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