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不再“卷”参数:手机厂商转向应用深水区,抢购物券只是起点

   时间:2025-10-19 00:03:57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今年以来,美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新一轮竞赛,试图通过算力投入与模型开发构建商业闭环,OpenAI与英伟达成为核心推动者。然而在中国市场,单纯依赖芯片堆砌与参数竞赛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高昂的研发成本与模糊的商业回报让多数企业望而却步。

某头部手机厂商AI业务负责人透露,构建千亿级参数模型需要两万张以上算力卡,若向4000亿参数级别推进,投入资金将突破200亿元,且后期运维成本呈指数级增长。这种"烧钱"模式迫使国内企业重新审视技术路线,转向更具性价比的端侧AI开发。

近期发布的国产旗舰机型印证了这一战略转向。荣耀CEO李健在发布会上演示了AI智能体YOYO的购物场景优化能力:当观众手动购买2610元商品时,YOYO通过自动抓取600元隐藏优惠券,将总价降至2016元。这种基于场景的深度优化,成为端侧AI突破的新方向。

技术层面,手机厂商正通过多模态模型压缩与系统级调优实现突破。vivo展示的128K长上下文处理模型,出词速度达每秒200token,性能接近云端水平;OPPO开发的语音助手可自动识别账单并完成记账,解决信息过载痛点。荣耀则通过自研架构实现跨应用协同,与阿里、高德等企业打通服务壁垒。

但技术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测试数据显示,持续运行AI功能会使手机续航缩短2-3小时,7B参数模型需占用3.5G内存,即便压缩至2G仍会挤压系统资源。更严峻的是成本压力,独立NPU芯片研发成本较普通芯片高出15%-20%,两万张算力卡集群建设需投入二十余亿元,后期每年电费支出达15亿元。

行业转折点出现在DeepSeek开源模型发布后。该技术通过模型蒸馏与迭代优化,使小规模模型具备接近千亿参数模型的性能,打破了"参数至上"的竞争逻辑。这促使手机厂商将重心转向场景覆盖数量,vivo当前支持2500个AI场景,OPPO达到2200个,荣耀Magic8发布后三个月内从200个场景激增至3000个。

技术演进方向逐渐清晰。荣耀展示的机器人手机概念产品,融合AI手机、机器人与摄像功能,预示着从AI Phone向Robot Phone的进化可能。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仅20%智能手机支持AI智能体功能,到2029年这一比例将升至57%,中国品牌将成为主要推动力量。

当前,端侧AI正从参数竞赛转向实用价值挖掘。手机厂商通过场景化开发、系统优化与成本管控,试图在功耗、性能与商业回报间找到平衡点。这种务实策略能否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将决定中国企业在全球AI竞赛中的最终站位。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