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0亿年度活跃用户、300余万商家、年GMV达6.5万亿元的淘宝,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如何在保持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完成向AI驱动的全面转型。这场被内部称为“历史级考题”的升级,要求平台在确保用户体验与商家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核心系统的智能化改造。
据可靠消息,2024年12月起,淘天集团管理层围绕AI升级展开多轮闭门讨论,最终确定三大核心方向:提升流量匹配效率、降低商家运营成本、开发AI导购产品。2025年3月,这些战略方向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采用阿里内部惯用的AB测试与灰度发布策略,确保每个新功能在2%用户群体中完成初步验证后,才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这场技术革命的底层支撑,是一个被内部称为“商品库”的超级工程。过去23年积累的数十亿条商品信息,因格式混乱、属性缺失等问题,长期制约着AI模型的训练效果。淘天团队开发了专用AI Agent,通过自动学习、撰写与复查商品信息,在数月内完成了传统方法需数年才能完成的标准化改造。这一突破为基于大模型的搜索、推荐、广告体系奠定了基础,使复杂语义下的搜索相关性提升20个百分点,推荐信息流点击量增长10%,商家广告ROI提高12%。
在用户端,六款AI创新产品已在2025年天猫双11前完成部署或内测,包括AI万能搜、AI Summary、拍立淘、AI帮我挑、AI试衣和AI清单。这些产品并非独立入口,而是深度嵌入购物场景,例如AI万能搜通过理解复杂需求实现精准推荐,AI助手则帮助用户简化决策流程。商家后台也同步上线了超过10款AI工具,覆盖美工、客服等环节,实现运营效率的智能化提升。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在独家交流中透露,团队在2024年12月即完成战略规划,2025年3月同步启动三大方向。他强调,搜推广体系的AI化并非颠覆性重建,而是将大模型能力融入现有链路。例如,在索引与相关性判断环节引入大模型,但在个性化预估等场景保留传统稀疏模型,形成“大模型教小模型”的蒸馏机制。这种务实策略,既避免了技术理想主义的风险,又实现了效率的显著提升。
商品库改造被凯夫视为“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他回忆,2010年前后,淘宝小二需通过查阅纺织工业百科全书等资料补充商品属性,而如今AI Agent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这种技术红利的释放,得益于2025年大模型成本的下降与团队共识的增强。
对于这场“行驶中换引擎”的变革,凯夫用“双引擎模式”形容:未拆除旧有系统,而是在旁安装新引擎,通过持续AB测试优化体验。他特别指出,商品库与搜推广体系的升级属于“大基建”项目,具有投入周期长、资源需求大的特点,但正是这些底层改造,支撑了淘宝AI战略的快速落地。
随着2025年天猫双11于10月20日启动,AI已全面渗透至购物节各个环节。从用户侧的智能导购到商家侧的运营工具,这场静默的技术革命正在重塑中国电商的竞争格局。而淘宝的选择,或许为超大规模平台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