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塔拉星球的环形山,金黄的麦浪在晨风中泛起涟漪。张工跪在田埂上,指尖轻轻摩挲着沉甸甸的麦穗,三年前那株枯死的麦苗标本还揣在他口袋里。"亩产四百二十公斤!"周教授举着测产仪的手微微颤抖,这个数字让整个观测站沸腾了——它比地球最高产田的记录还要高出15%。
三年前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飞船穿越铁锈色云层时,剧烈的颠簸让所有仪器警报声此起彼伏。着陆舱刚打开舱门,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就卷走了半套气象设备。首批试种的燕麦种子在零下二十度的寒夜中集体阵亡,褐色的幼苗粉末被风吹散时,老周蹲在田边抽了整包烟:"再搞不出抗逆品种,咱们连压缩饼干都要省着吃了。"
转机藏在永冻层深处。当钻探队在冰层下发现透明线虫时,谁也没想到这些微小生物体内藏着改变命运的关键。生物实验室里,小张盯着基因序列图的眼睛突然发亮:"这种蛋白酶在零下十度仍能保持活性!"连夜构建的转基因小麦确实在幼苗期展现出惊人活力,但孕穗期的集体枯萎让所有人跌入谷底——直到某个凌晨,培养皿里意外洒落的蔗糖溶液给出了答案。
"原来要给基因'喂'特定碳水化合物。"李工看着监控屏上疯狂生长的根须,突然想起三天前那场争执。当时有人主张彻底放弃这个项目,是老周拍着桌子吼道:"在地球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每一步都是生死抉择!"现在监控画面里,沾着蔗糖溶液的幼苗正以每小时两毫米的速度向营养源伸展。
改造土壤的战役同样惨烈。三百名科研人员顶着十级沙尘暴铺设生物膜,防护面罩被沙粒打得噼啪作响。夜间调试灌溉系统时,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让水管接连爆裂,小李的防护服被冰棱划破的瞬间,周教授冲过去用身体捂住破口:"坚持住!咱们离成功只差最后一步!"
如今的新定居点已初具规模。太阳能板阵列在朝阳下泛着蓝光,临时教室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食堂飘出的麦香让所有人红了眼眶。当第一锅麦饭蒸熟时,老周默默把枯死的麦苗标本摆在餐桌中央:"这口饭,咱们等了1095个日夜。"
但谜题仍未完全解开。去年观测到的淡蓝色荧光至今只在满月夜现身,监测设备记录下的光谱波动与星球磁场变化高度吻合。"可能是共生微生物在传递信号。"小张调整着光谱仪参数,屏幕上的波形突然剧烈跳动——此刻的塔拉星球,正悬挂在深空的天幕中,将人类文明的火种播向未知的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