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轩逸的车轮碾过千万个中国家庭的日常,当奇骏的轮胎丈量过无数山川湖海,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征程已悄然走过四十年。这家1985年便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的日本车企,用四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外来者到本土化典范的蜕变,如今正站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十字路口,书写新的篇章。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产公爵以优雅身姿叩开中国汽车市场大门;九十年代中期,郑州日产D21皮卡用皮实耐用的品质赢得公共服务领域青睐;千禧年之际,风神汽车的诞生标志着日产本土化战略正式启航。从轿车到SUV,从皮卡到新能源车,日产中国始终以"需求共振"为研发准则,在每个市场转折点都推出标志性产品。天籁的舒适、逍客的灵动、奇骏的全能,共同构建起覆盖多元场景的产品矩阵。
电动化浪潮中,日产中国经历了阵痛与觉醒。首款纯电SUV Ariya的市场表现未能达到预期,却成为加速转型的催化剂。"必须跑得更快",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的这句话,催生了"最家纯电轿车"N7的诞生。这款采用Glocal模式(全球标准+本土创新)打造的车型,50天斩获2万订单,创下合资品牌纯电车型最快大定纪录。其核心秘诀在于:中国团队主导需求洞察,日产技术赋能舒适体验,形成"快研发、强体验、亲民价"的独特优势。
N7的成功验证了"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的可行性。日产汽车公司总裁伊凡·埃斯皮诺萨明确指出:"中国是转型的关键战场。"这种战略定位在产品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轿车N6、搭载鸿蒙座舱5.0的新一代天籁、硬核插混皮卡Frontier Pro,均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到2027年,10款覆盖纯电、插混、增程的新能源产品将陆续登场,其中不乏传奇跑车Z NISMO这样的性能车型。
技术创新层面,日产中国正构建"智能+舒适"的双核竞争力。与Momenta合作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结合AI零压云毯座椅技术,重新定义了出行体验。新一代天籁作为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展现了传统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突破能力。这种"技术日产"与"中国智慧"的深度融合,不仅满足当下需求,更在为未来竞争储备弹药。
从机械代步到智慧伙伴,日产中国用四十年时间完成了三次身份跃迁:最初是产品输入者,继而成为本土化标杆,如今正转型为创新共创者。当N7的智能座舱点亮中国家庭出行新场景,当鸿蒙系统首次注入燃油车心脏,这家跨国车企已证明: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时代,坚持"以中国为锚点"的战略选择,正在开辟全新的价值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