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领域备受瞩目的胖东来商贸集团,即将开启一项创新举措——设立“企业开放日”。自2025年11月1日起,胖东来将每月定期举办两场开放活动,向其他企业分享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不过,这项活动并非免费参与,每位参访者需支付20000元费用。
根据活动方案,开放日定于每月10日和20日举行。为确保交流效果,每场活动参访人数严格控制在15人以内,同一企业最多可安排5人参加,每月两场活动总人数不超过30人。报名企业需通过审核,审核通过后需签署合同并完成缴费。为保证公平性,每位参访者每年仅有一次参访机会。
胖东来方面表示,开放日的设立旨在将企业多年积累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分享给志同道合的同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但背后还有一个未明说的原因:随着胖东来知名度提升,前来参观学习的企业络绎不绝,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较大压力。通过收费方式,可以筛选出真正有学习意愿的企业,避免无效参观。
现实中,企业间参观学习现象普遍,但真正能学以致用的案例并不多。许多企业将参观视为完成任务或变相旅游的机会,而非真正学习先进经验。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被参观企业的资源,也干扰了其正常经营。特别是像胖东来这样注重员工获得感和消费者体验的企业,频繁的无效参观更是一种负担。
胖东来的经营理念强调利益共享,注重员工幸福感和消费者体验。这种理念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与员工和消费者共享利益的胸怀,而非单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没有这种理念支撑,即使参观胖东来,也难以真正掌握其管理精髓。因此,胖东来通过收费设置门槛,既是对自身资源的保护,也是对真正学习者的筛选。
然而,部分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将焦点集中在2万元的收费标准上,质疑胖东来此举的动机。这种解读显然忽略了胖东来的真实意图。从收入规模来看,每月30人的限额,即使全年满员,收入也不过720万元,远不足以覆盖开放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收费显然不是目的,而是筛选机制的一部分。
媒体对收费标准的过度关注,或许是为了吸引流量,但这种解读偏离了事件的核心。胖东来推出开放日,本质上是希望通过有偿方式,提升参观学习的质量,避免资源浪费。对于真正想学习先进经验的企业来说,这笔费用是值得的投资;而对于那些只想完成任务的企业,收费则是一种有效的筛选手段。
从行业角度看,胖东来的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借鉴。企业的成功经验是长期实践的成果,理应获得相应回报。同时,通过收费机制,可以减少无效参观,让真正有学习意愿的企业获得更多价值。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被参观企业,也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学习效率。
这种模式也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例如,对于那些以参观、考察为名,实则干扰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也可以考虑引入收费机制。只有当参观者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帮助时,才应免除费用;否则,收费是一种合理的筛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