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其最新一代Willow量子芯片成功实现硬件层面的可验证量子算法运行。实验数据显示,该量子系统处理特定任务的速度较传统超级计算机提升约13000倍,相关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封面。
这项突破的核心在于"量子回声"算法的验证。研究团队通过Willow芯片测量了量子系统的非时序关联函数(OTOC),该指标既能通过其他量子系统进行交叉验证,又超越了经典计算机的模拟能力。实验发现,高阶OTOC指标对量子动力学细节具有长期敏感性,且能捕捉到量子干涉效应。
在性能表现上,搭载105个量子比特的Willow芯片创造了行业新纪录。其单量子比特门保真度达99.97%,双量子比特纠缠门保真度99.88%,读取保真度99.5%,所有操作均以数十至数百纳秒的速度完成。这种高精度使得芯片能够在数十秒内完成数百万次量子测量,累计完成万亿次测量,构成量子计算史上最复杂的实验之一。
与经典计算对比时,量子处理器的信噪比优势显著。研究团队在Willow芯片上耗时约2小时完成的实验,若使用传统超级计算机预计需要13000倍的时间。这种效率差距为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例如通过核磁共振原理解析分子内原子相互作用。
该成果的学术背景深厚,其技术基础可追溯至1985年宏观量子效应的突破性发现。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谷歌量子AI部门首席科学家米歇尔·H·德沃雷特参与了此次研究。超导量子电路作为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的主流方案,其发展历程与约翰·克拉克、约翰·M·马蒂尼斯等学者的贡献密不可分。
谷歌的量子战略呈现清晰路线图:2019年实现"超经典量子计算",2023年完成量子纠错原型验证,2024年通过Willow芯片演示低于阈值的量子纠错。下一个里程碑目标是开发长寿命逻辑量子比特,这需要系统性能和规模实现数量级提升,同时完善数百万个关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