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这座被称作“中国冷极”的小城,全年封冻期超过两百天。田宇在这里生活多年,过去采购日常用品是件麻烦事——去最近的主城区,单程就要耗费近三个小时。十年前,她通过一档综艺节目第一次接触拼多多,拼单的新鲜玩法和实惠价格很快吸引了她的注意。如今,从几块钱的洗碗布到上千元的洗衣机,田宇的新家几乎所有用品都来自这个平台。
十年间,拼多多的用户规模从零增长到超九亿,活跃商家突破千万。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渗透到无数普通人的生活中。在呼伦贝尔草原,牧民白嘎丽玛的记忆里,童年时村里缺电少网,采购要坐车去隔壁村,去县城更是要花四个小时。2021年返乡时,她发现村里几乎所有人都在用拼多多购物。通网后的草原迎来了电商时代,村里卖15元的棉线手套,平台上不到10元;县城40元一平方米的地板革,这里只要一半价格。白嘎丽玛用拼单买来的灯具和特色地板革装修蒙古包民宿,盛夏两个月收入最高达十万元;她还给领头羊装上GPS,放牧时通过手机就能掌握羊群位置。
在青海省夏吾特村,公保加把自家小超市改造成村级服务中心,不仅提供吃住用品,还主动对接快递公司建立驿站。起初每天只有十几个包裹,他需要自掏腰包补贴油费和房租。2022年拼多多发起“西进行动”后,物流成本大幅下降,现在驿站每天处理超百件包裹,旅游旺季甚至接近两百件,其中八成来自拼多多。村民们发现,县城130元的插排,平台上30元就能买到还包邮。公保加说:“现在大家想买什么都能在线上找到,退货还免费,购物意愿明显提高了。”
四川凉山的美姑县曾因交通不便,网购商品要一周才能送达。2020年多多买菜进驻后,情况彻底改变。吉克古千作为网格站负责人,见证了当地消费习惯的变迁。现在,饱满的阳光玫瑰葡萄、鲜活的鲈鱼次日就能送到,站点仅鸡蛋一天就要送出上万个。他感慨:“以前家里一年到头吃酸菜炖土豆,现在新鲜蔬菜随便买,100元就能配齐一家七口的火锅食材。”
在重庆山村,李春花最初是全村老人的“代购”。她帮73岁老人买电饭锅,给64岁阿姨挑劈柴尖,替78岁夫妻拼电磁炉。教会老人们自己网购后,她发现大家最在意三点:价格实惠、质量过关、免邮费。海南县城的陈晨从2016年开始拼单,十年间从单身女性变成二孩母亲。她的购物车里既有女儿的启蒙绘本,也有出差用的直发梳,既有村里孩子的零食,也有每日必需的果蔬。她说:“拼多多像十元店,也像百货商城,连小孩都知道买玩具要上这里。”
十年间,直播带货、新能源、AI等新风口不断涌现,拼多多始终专注电商赛道。公保加观察驿站退换货时发现,有时几个星期都没有一件退货,“大家对商品质量普遍满意”。吉克古千过去喜欢跨平台比价,现在手机里只留拼多多,“不用比较,这里最懂我们美姑人的需求”。田宇坐在新家沙发上,看着灯光与浴室柜营造出温馨氛围,这个精心布置的家,正是十年消费变迁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