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4只小黑鼠“勇闯”太空:5至7天太空行,助力中国航天深空探索

   时间:2025-11-01 06:56:0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即将开启太空征程,此次任务中,除了3名航天员,还有4只特殊的“动物航天员”——两雌两雄的近交系小黑鼠将一同奔赴苍穹。它们从300只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将在太空中完成我国首次在轨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贡献独特力量。

这4只小黑鼠的选拔过程堪称“魔鬼训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先从300只候选鼠中,依据生理指标、繁殖能力等基础条件筛选出48只作为备份。随后,这些小黑鼠要经历多轮严苛测试。在转棒装置上,它们要对抗“天旋地转”,以此适应发射过程中的过载;在三维迷宫里,它们要完成空间探索,测试自身的认知能力;在特制的“动感单车”上,它们要维持运动能力,模拟太空环境下的适应情况;甚至还要通过悬尾实验,验证自身的抗压韧性。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这4只小黑鼠成功胜出。

科研团队选择近交系小黑鼠而非常见的小白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类小鼠生理差异极小,实验数据能够精准反映太空环境带来的影响。而且,它们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85%,其生理变化可以直接为人类太空适应研究提供参考,堪称天然的“人体替身”。科研人员李天达表示:“它们的遗传特征和器官构造与人类更为相近,是探索太空生命规律的理想模型。”

为了让小黑鼠在太空中“住得舒适、生活良好”,科研团队精心打造了一套专属的太空生存系统。随神舟二十一号上行的小鼠实验单元是一个带有透明观察窗的金属盒,里面配备了自动喂食饮水装置、排泄物收集系统。还特别设计了弹簧式“躲避笼”,既符合小鼠穴居的习性,能够缓解它们的焦虑情绪,又能在发射和返回时的振动中为它们提供安全保护。

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将承担起“太空饲养员”的重任。他们会把小鼠单元移入天舟九号提前送达的空间小型哺乳动物饲养装置中。这个装置功能强大,能够实现气密隔离、气体净化、实时成像监测等功能,可以24小时追踪小鼠的饮食、活动轨迹等20多项生理指标。李天达强调:“这次任务的核心目标是让小鼠‘活着上、活着下’,为后续哺乳动物太空研究奠定基础。”

虽然小黑鼠在轨时间仅有5至7天,但它们的“工作任务”却十分关键。地面科研团队将通过饲养装置的成像系统,实时观察它们在微重力环境下的行为变化。比如,是否会出现漂浮状态下进食异常的情况,运动模式是否会因失重而改变,睡眠节律是否会受到空间环境的干扰。重点聚焦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等领域,因为就像人类出差时免疫力容易下降一样,小鼠在太空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生理波动,这些变化数据对于破解航天员太空适应难题至关重要。

待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小黑鼠将随其返回地球。着陆后2小时内,科研人员会立即对它们进行全身CT扫描、血液检测和组织切片分析。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太空环境对肝脏、骨骼等器官的分子调控机制,甚至探索微重力对遗传密码的影响。这些数据将直接服务于中国载人登月(2030年前)和火星探测(2045年前后)计划,为制定航天员健康保障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这4只小黑鼠的出征,标志着中国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迈向了新的高度。此前,线虫、斑马鱼、果蝇等低等模式动物已经先后入驻空间站,而此次哺乳动物实验的突破实现了研究维度的跨越。从简单生物到脊椎动物,从细胞观察到个体行为分析,构建起了更加完整的太空生命研究链条。它们的太空之旅,不仅有助于人类摸清极端环境下的生命适应规律,其研究成果还能反哺地球医学,为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当神舟二十号带着这些“生命探路者”返回地球时,它们带回的不仅是实验数据,更是中国航天向深空探索迈出的坚实一步。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