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天局近日宣布,一颗编号为3I/ATLAS的彗星正以远离太阳系的轨迹飞行,这颗被天文学界称为"星际访客"的天体不会对地球构成任何威胁。作为人类观测到的第三个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天体,它的出现为研究宇宙物质循环提供了珍贵样本。
该彗星于今年7月1日由智利ATLAS巡天望远镜首次捕获,这个由美国航天局资助的观测系统专门用于监测近地天体。初步观测数据显示,这颗彗星在飞掠近日点时距离太阳约2.1亿公里,相当于火星轨道内侧的位置,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则达到2.7亿公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后续观测显示,其彗核直径在440米至5.6公里之间,具体数值仍需进一步确认。
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其光谱特征确认,这颗天体具有典型的彗星结构:冰质核心外围包裹着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彗发。这种特征使其区别于2017年发现的"奥陌陌"——那颗被观测到的首个星际天体因缺乏彗发特征,曾引发关于其身份的激烈讨论。2019年发现的2I/Borisov则明确呈现出彗星特征,成为第二个被确认的星际访客。
命名规则暗含着重要的科学信息。3I/ATLAS中的"I"代表"星际"(Interstellar),数字"3"表明其发现顺序,而"ATLAS"既指发现它的观测系统,也纪念该研究团队在星际天体发现领域的贡献。这颗彗星被发现时位于木星轨道内侧,距离太阳约6.7亿公里,科学家推测它可能在数百万至数十亿年前就脱离了原生恒星系统,在星际空间漂流至今。
星际天体的持续发现正在改写人类对宇宙物质交换的认知。这些流浪天体可能携带着其他恒星系统的原始物质,其轨道特征和化学组成记录着行星系统形成的早期历史。天文学家特别关注它们携带的挥发性物质和有机分子,这些成分可能揭示生命起源的普遍规律。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科学家预计未来十年将发现更多此类天体,逐步构建起星际物质循环的完整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