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近日就上海车辆起火事件发布最新公告,指出事故原因仍在深入调查中,尚未形成最终技术结论。此次事件引发公众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广泛关注,企业同步启动的召回计划成为舆论焦点。
据披露,涉事车辆与理想MEGA 2024款召回批次存在关联。该批次共计11411辆汽车因冷却系统隐患被召回,生产日期覆盖2024年2月18日至12月27日。企业技术团队复核发现,受影响车辆冷却液防腐性能存在缺陷,在特定工况下可能导致动力电池与电机控制器冷却铝板腐蚀渗漏,极端情况下会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风险。
云端数据记录显示,起火车辆发生异常前4小时,系统已检测到温度梯度变化等预警信号。工作人员虽及时联系车主,但因缺乏非碰撞起火案例经验,未能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企业承认在风险识别与处置流程上存在改进空间,目前已建立跨部门专项小组推进技术攻关。
社交平台流传的维修记录显示,有车主反映该车型存在多次返修情况。技术论坛中,专业人士从热管理系统角度展开分析,指出冷却液渗漏可能引发电芯温度梯度失衡,导致热失控连锁反应。这类讨论将公众视线引向电动汽车安全设计的细节管控,特别是冷却液化学稳定性对三电系统寿命的影响。
行业专家指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验证标准亟待完善。当前加速测试方法主要针对短期机械应力,对长期电化学腐蚀的模拟仍不充分。这要求企业在材料选型阶段建立更严苛的检测体系,同时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从源头防范系统性风险。
理想汽车在召回公告中承诺,将升级液体化学材料检测流程,引入多维度加速老化试验。此次事件暴露出新能源汽车在快速迭代过程中面临的质量管控挑战,企业主动召回的举措被视为行业责任意识的体现。随着技术验证体系的完善,产业界对热管理系统的认知正在从功能实现转向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