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火箭腾空后,科技人员迅速奔赴塔架,开启射后恢复攻坚战

   时间:2025-11-02 05:08:2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冲破云霄,烈焰与轰鸣交织成震撼人心的画面。当公众的目光聚焦于火箭腾空的壮美瞬间时,一支科技团队已悄然返回发射区,在塔架下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射后恢复攻坚战。

活动发射台作为承受火箭尾焰冲击的核心设备,其检修工作堪称“精密手术”。这座结构复杂的庞然大物拥有数百个液压管路接头,科技人员需逐个紧固螺孔、扩孔处理,对关键机械部位进行深度清洁与润滑,更换严重损坏的零部件,最后完成防热涂料喷涂、系统联调等十余道工序。“每个螺钉的咬合度、每处接头的密封性、每路信号的精确性,都关乎下一发任务的成败。”工程师李保占边检查边记录,手中的检测仪在金属表面划出细密的轨迹。

九层固定平台是航天员通往星辰的“最后阶梯”。当乘组从问天阁乘车抵达后,会通过专用电梯经此通道进入十层活动平台。此刻,高飞与同事正沿着近300级台阶逐层检查,合拢回转平台、设置安全网、统计设备损伤。“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机械、电控、液压系统的全面体检,确保活动平台能无缝承接后续撤场工作。”高飞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目光紧盯仪表盘上的每一组数据。

射后恢复的严苛标准体现在每个细节中。赵岩带领团队对设施设备进行三级分类响应:红色高危项2小时内处置,黄色中危项4小时修复,绿色常规项8小时闭环。从空调系统的滤网更换到消防管路的压力测试,从加注管路的吹除置换到供气设备的性能校准,数千个零部件的检修记录在案,形成完整的设备健康档案。

在发射前15分钟,消防与空调专业人员已撤离至1.5公里外的应急处置区。当火箭升空后,他们立即驾驶编队车辆返回发射区,对平台密封板变形、钢结构断裂、设备损毁等情况进行三维扫描建模。“被尾焰吹开的密封板需要重新校准角度,断裂的钢结构必须用高强度合金焊接,消防喷淋系统的每个喷头都要测试水流覆盖率。”技术员闵一凡指着全息投影图解释,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修复参数。

夜幕降临,发射场的嗡鸣声渐次平息。科技人员的手电光束在塔架间穿梭,与远处星辰遥相呼应。供气系统的压力表、活动平台的液压杆、消防管路的阀门组……所有设备在细致保养后重新进入待命状态。这场不为人知的“幕后战役”,正为下一次冲向宇宙的征程铺就坚实跑道。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