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材料的发展轨迹,始终与人类文明进程紧密交织。从传统织物装点生活美学,到高性能纤维支撑科技突破,这一领域的每一次革新都在重塑世界。近日,第十二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在上海开幕,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纤维材料领域的创新前沿。
会议期间,第五届“钱宝钧纤维材料奖”的揭晓成为焦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特聘教授蒋士成凭借推动中国聚酯纤维技术跻身世界领先行列的贡献,荣获“杰出贡献奖”。牛津大学穆蒂教授与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则因在生物医用纤维临床应用和扭热制冷技术方面的突破,共同摘得“青年学者奖”。该奖项由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全球纤维材料领域的卓越研究者。
与会专家围绕“郅好纤维,至美世界”主题,深入探讨了柔性新能源材料、生物电子器件、绿色功能集成材料等领域的最新进展。美国工程院院士安东尼奥·法切蒂在报告中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高延展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和新型离子导体材料,为神经形态计算与生物集成电子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则介绍了基于纳米反射原理的智能织物技术,通过可回收材料实现个人温控与节能的双重突破。
作为纤维材料领域的奠基人之一,钱宝钧先生倡导的“五爱”精神持续激励着科研工作者。第三届“青年学者奖”获得者张耀鹏教授指出,该奖项不仅是对科研成果的认可,更是对科学精神传承的推动。他强调,纤维材料研究需兼顾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新思路。
会议主办方表示,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国际纤维材料会议已成为跨国学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在闭幕致辞中提到,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动的关键节点,科技工作者需以全球视野聚焦关键领域,加速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此次会议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方位讨论,参会者通过主题报告、墙报展示和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交流了纤维材料在能源、医疗、环保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潜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纤维材料正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其发展将深刻影响未来科技与社会的变革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