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年内近百宗IPO撤单:“准入把关”收紧 企业上市更趋审慎

   时间:2025-11-04 10:09:3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上交所近日发布公告,因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机构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决定终止其科创板发行审核。这家长期专注于Ⅲ-Ⅴ族化学元素材料提纯技术的企业,原计划通过IPO募集5.88亿元资金,用于建设年产500吨半导体高纯材料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上市进程自2023年6月受理以来,历经两年问询阶段始终未能进入上会环节。

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9亿元、6.09亿元和7.8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89.57万元、4294.49万元和7082.31万元。针对终止上市的具体原因,企业回应称系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经与监管部门充分沟通后作出的战略调整,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据金融数据平台统计,今年以来已有98家企业的IPO进程终止,其中北交所撤单数量达37家,占比近四成。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分别有31家、26家和4家企业终止审核。与去年全年超400家企业终止IPO相比,今年撤单数量明显减少,反映出监管环境收紧后企业申报更为审慎。

监管层面去年实施的新规强化了"申报即担责"原则,明确对撤回申请企业仍会开展现场检查,并将首发企业抽查比例从5%提升至20%。专家分析认为,这促使拟上市企业更加注重合规性建设,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整体质量。商业战略顾问霍虹屹指出,撤单数量下降可能意味着进入上市流程的企业准备更为充分,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在终止案例中,多家企业存在多次冲击资本市场的经历。以德斯泰为例,这家从事PVB中间膜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9年起三次启动IPO进程均未成功。其首次申报创业板后因抽中现场检查而撤回,二次转战科创板因辅导进展报告中断终止,今年第三次申报创业板仍未能突破。监管问询重点关注其前次申报撤回的具体原因。

另一案例钵施然同样经历波折,该企业2020年首次申报创业板五个月后撤回,2023年转战沪市主板仍以终止告终。产业观察人士袁帅认为,企业多次申报失败可能暴露内部治理缺陷或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监管趋严背景下,单纯追求上市速度而忽视经营质量的企业将面临更大挑战。

中介机构方面,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的撤单项目达24个,在98宗终止案例中占比最高。其审计客户包括10家原主板申报企业和14家拟登陆创业板、北交所、科创板的企业。容诚会计师事务所以15个撤单项目位居第二,立信、信永中和、中汇三家机构分别有8个、5个、5个项目终止。

从在审项目存量看,天健仍以53个在审项目领跑市场,立信、容诚分别以48个、45个项目紧随其后。这些数据反映出头部审计机构在资本市场服务领域的竞争格局,同时也预示着监管持续收紧背景下,中介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的执业要求。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