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近日就小米汽车的测试体系,尤其是“三高”(高温、高寒、高原)测试环节,向外界进行了详细介绍。汽车测试被视为一个贯穿车辆全生命周期的动态优化过程,涵盖设计、开发、生产到使用的各个阶段,主要分为量产前验证测试和量产后泛化测试两大阶段。

在量产前测试阶段,核心目标是验证车辆设计方案是否达标,并确保工厂能够稳定生产合格产品。这一过程被比喻为对“设计蓝图”的“毕业考试”。测试方式包括试验室内测试和试验室外测试。试验室内测试涵盖性能、可靠性、安全及体验评价等多个维度;试验室外测试则分为专用试验场地测试和真实道路测试,其中真实道路测试中的“三高”测试尤为关键。例如,小米SU7在量产前完成了超过54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而YU7的测试里程更是达到719万公里,历时561天,覆盖337个城市,包括多种温区和地形。
YU7的测试尤为引人注目,其不仅穿越了西藏、新疆等高原地区,最高海拔达5380米,还针对高原环境下的续航、散热、悬架及气动设备(如座椅按摩)的可靠性进行了全面验证。这些测试确保了车辆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入量产后测试阶段,目标转向主动发现产品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监控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迭代优化。这一阶段的测试通过复杂随机的实际道路交通条件、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条件,模拟用户真实场景进行。小米汽车强调,量产后测试并非多余,而是确保产品长期可靠的必要环节,是对潜在未知风险的持续监控,以满足用户对体验持续提升的期望。当前正在进行的YU7高原测试即属于此类泛化测试。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驾驶电车上高原,高原已逐渐成为电车用户的典型使用场景。针对这一趋势,小米YU7在高原环境下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和测试验证。例如,车辆玻璃采用双层PVB夹层,紫外线隔绝率高达99%以上,有效防止材料老化;YU7 Pro及Max版型采用双腔闭式空簧,高度调节不受气压和海拔影响,解决了低气压导致的升降迟钝问题;同时,车辆支持双5G并行能力及智能网络切换,在西藏地区双卡比单卡网络覆盖率提升13%,确保了高原地区的网络连接稳定性。
在续航与充电方面,小米YU7全系长续航(入门版号称可达835公里),并支持快充(号称15分钟充电620公里),第三方充电桩兼容率高达99%,为高原地区的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充电解决方案。小米汽车表示,未来将继续进行包括“三高”测试在内的极端环境测试,并将测试范围扩展到更前沿领域,以不断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