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深处,一场持续五年的“光明盛宴”正刷新人类对黑洞的认知。距离地球百亿光年外,一个质量相当于5亿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将一颗质量为太阳30倍的恒星撕成碎片,迸发出的能量相当于10万亿个太阳同时燃烧,其亮度是此前天文观测纪录保持者“Scary Barbie”的30倍。这场被命名为J2245+3743的潮汐撕裂事件(TDE),自2018年起就持续吸引着全球科学家的目光。
这场宇宙级“烟花”的发现始于2018年。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Zwicky瞬变设施(ZTF)在巡天过程中捕捉到某个遥远星系核的异常光变。起初,这个亮度堪比1000亿颗恒星同时爆发的天体,被误认为可能是一次超新星爆炸。但五年间持续监测的数据显示,其亮度曲线与超新星完全不同——它不仅没有逐渐暗淡,反而在某些波段保持稳定辐射,这种特征与恒星被黑洞引力场撕裂时产生的物质吸积过程高度吻合。
2023年,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W. M. Keck天文台通过光谱分析证实了科学家的猜想。当质量达太阳30倍的恒星进入黑洞的洛希极限时,潮汐力将其拉长成细长的物质流,部分物质被黑洞吞噬,另一部分则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绕黑洞旋转,形成吸积盘。这个过程中,物质间的剧烈摩擦产生极高温度,释放出包括X射线、紫外线和可见光在内的强烈辐射。研究团队通过排除超新星、伽马射线暴等其他可能性,最终确认这是人类观测到的最极端潮汐撕裂事件。
该事件对黑洞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传统理论认为,超大质量黑洞主要通过吸积周围气体云生长,但J2245+3743的观测表明,吞噬恒星可能是黑洞快速获取物质的重要途径。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类极端事件可能比预期更常见——ZTF项目七年来持续监测的夜空数据中,类似的光变特征可能隐藏着更多未被识别的TDE事件。
目前,科学家正在分析ZTF积累的千万级天体光变数据,同时期待2025年启用的Vera C. Rubin天文台投入观测。这个配备8.4米口径望远镜和32亿像素相机的设施,将每夜扫描整个南天球,其灵敏度足以捕捉到更遥远、更微弱的潮汐撕裂事件。正如项目负责人Graham博士所言:“七年的持续监测让我们建立起宇宙光变的‘记忆库’,当某个区域突然变亮时,我们不仅能追溯过去发生了什么,更能预测物质被吞噬后的演化轨迹。”这场跨越百亿光年的光明盛宴,正在改写人类对宇宙极端能量的认知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