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援引最新科研成果称,格陵兰岛正经历显著的地质变化——该岛不仅面积持续缩减,且整体以每年约2厘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这项由丹麦技术大学牵头的研究,基于对58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监测站的长期数据追踪,相关结论已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地》。
研究团队指出,格陵兰岛的地壳运动呈现复杂特征:部分区域因冰川消融导致基岩压力减轻而抬升,另一些区域则因地质应力释放出现沉降。这种动态变化直接关联到岛屿面积的缓慢缩减。丹麦技术大学大地测量学家伯格解释,冰川融化引发的质量损失是驱动地壳形变的核心因素之一。
驱动格陵兰岛位移的地质动力呈现三重叠加效应。首先是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水平推拉力,其次是冰盖消融导致的基底压力变化,第三是冰河时代结束后持续至今的冰川均衡调整——这种长期地质回弹过程仍在重塑岛屿形态。研究人员强调,气候变暖加速的冰川消融不仅改变地表景观,更深入影响着地质基础结构。
作为全球第二大冰盖,格陵兰岛储存着相当于全球海平面上升7.4米的淡水资源。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模型显示,海平面每升高1厘米,全球约600万人口将面临沿海洪灾威胁。欧洲新闻台特别指出,该岛冰盖的消融速度与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形成危险共振,其地质动态已成为监测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澳大利亚"Sciencealert"科技网站分析称,格陵兰岛的地质演变揭示了气候系统与地球内部动力学的深层关联。当冰川质量持续流失,原本被冰盖压制的基岩开始反弹,这种调整过程可能持续数千年。研究团队正通过更精密的卫星监测网络,追踪岛屿位移与冰盖消融的量化关系,为全球海平面预测提供关键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