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宣布,将于本周末开启一场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技术体验活动,重点展示其全新升级的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这一举措被视为小米在智能出行领域持续深耕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其技术迭代进入新阶段。

参与此次体验的车型包括小米SU7与YU7两款主力产品。其中,YU7凭借更高的算力配置,在应对城市拥堵、高速变道等复杂场景时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而SU7则通过差异化布局满足多元需求——高配版本与YU7性能持平,低配版本则以84TOPS算力覆盖基础智能驾驶场景。这种“双车型+多版本”的策略,既体现了技术普惠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空间。
技术层面,小米自2025年7月启动的新版辅助驾驶系统已实现全量推送。该系统针对高速场景进行深度优化,通过算法升级显著提升了变道超车、匝道汇入等高频操作的流畅度。据实测数据显示,系统对周边车辆轨迹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8.7%,这一数据背后是小米对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等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
在安全维度,小米始终强调“技术赋能而非替代”的理念。当前系统定位为L2+级辅助驾驶,明确要求驾驶员保持注意力集中并随时接管车辆。为强化安全冗余,所有体验车辆均配备双重制动系统,当主系统出现异常时,备用方案可在毫秒级时间内介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这种“技术激进与安全保守”的平衡策略,成为小米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标签。

市场层面,智能驾驶正从技术竞赛转向用户教育阶段。第三方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L2+级辅助驾驶车型渗透率将突破45%,而小米通过“技术演示+安全科普”的组合拳,既展示了自身实力,也规避了过度营销可能引发的信任危机。这种策略已初见成效——体验活动开启后,多家门店预约量激增,预计周末单店接待量将超200组,其中35%用户为首次接触智能驾驶技术的新人群。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小米的入局正在重塑智能驾驶的竞争格局。其以“硬件+软件+生态”的全链路能力,不仅提升了品牌认知度,更通过用户教育推动行业对辅助驾驶功能的重新定义。当技术普及与安全认知形成良性循环,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进程或将迎来新的加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