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近日捕捉到一场来自宇宙深处的剧烈能量爆发——编号为J2245+3743的超大质量黑洞引发了有记录以来最耀眼的耀斑事件。这个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的天体,其质量相当于5亿个太阳,在2018年前后突然亮度激增40倍,释放出的光能足以照亮10万亿个太阳。
研究团队通过长期监测发现,这场史无前例的爆发源于"潮汐瓦解事件"——当一颗质量约为太阳30倍的巨型恒星过于靠近黑洞时,被其强大引力撕成碎片。部分物质在螺旋坠入黑洞的过程中被加热至极端高温,迸发出比典型超新星爆发强数百万倍的能量,总释放量达10⁵⁴尔格(相当于将整个太阳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
加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马修·格雷厄姆指出:"这个天体的能量特征与我们观测过的任何活动星系核都截然不同。"纽约市立大学天文学家K.E.萨维克·福特则解释了特殊环境的影响:"在活动星系核的稠密气体盘中,恒星可能通过吸积盘物质获得额外质量,这解释了为何被摧毁的恒星如此巨大。"
此次事件之所以能被探测到,得益于其发生在活动星系核这一特殊环境。通常情况下,星系核本身的强烈辐射会掩盖潮汐瓦解产生的微弱信号,但J2245+3743的耀斑亮度异常突出,甚至在持续六年多的观测期内缓慢衰减。研究人员推算,受宇宙膨胀效应影响,该事件在发生地实际仅持续约两年。
这项发现不仅刷新了黑洞耀斑的亮度纪录,更证实了活动星系核中可能存在超大质量恒星。当这些罕见天体被黑洞引力撕裂时,产生的剧烈能量波动为研究黑洞吸积机制和遥远星系的时间膨胀效应提供了珍贵样本。
持续监测夜空的兹威基瞬变设施和卡特琳娜实时瞬变巡天项目在此次发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期刊,揭示了宇宙中极端天体物理过程的惊人能量尺度。科学家强调,这类观测有助于完善关于黑洞生长、恒星演化以及时空本质的理论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