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研究院携手浙江电信,联合清华大学、上海清申科技及北京捷蜂创智科技,依托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的天地一体卫星试验能力,近期成功完成了一项重要技术验证——NTN(非地面网络)制式在中轨卫星条件下的在轨通信测试。这一突破为远洋、极地等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特殊场景通信,以及6G天地一体组网技术奠定了关键基础。
试验以轨道高度达2万公里的“智慧天网01星”为平台,针对极地科考、宽带边疆、远洋宽带通信等需求展开。这些场景因地理条件限制,传统地面网络无法有效覆盖,而卫星通信成为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团队通过配置Ka频段100MHz带宽,并基于自主研发的NTN终端样机,完成了FR2频段n510参数配置的透明转发模式在轨通信技术验证,同时开展了海域宽带应用试点。
实测数据显示,该系统下行峰值速率达到140Mbps,完全能够满足特殊场景下终端直连卫星的高速数据通信需求。这一成果标志着卫星通信技术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为偏远地区提供了可靠的宽带接入方案。
此次试验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首先,完成了全球首个NTN在2万公里高度中轨卫星上的宽带通信能力在轨试验,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验证空白。结合清华大学的智慧天网泛同步星座设计理念,这一成果为6G天地一体组网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研究团队突破了中轨星地链路动态性带来的同步难题。通过研发NTN自动动态跟踪与适配信道的定时和频率同步技术,确保了终端在复杂信道环境下的稳定可靠接入。这一技术解决了卫星与地面终端因相对运动导致的信号同步问题,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最后,团队攻克了大带宽有限接收信噪比条件下的传输效率瓶颈。通过链路译码性能增强技术,将频谱效率提升至1.4bit/s/Hz,为6G天地一体标准化提供了性能参考。这一突破意味着在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系统仍能保持较高的数据传输效率。











